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乱老女人一二区视频-中国一级特黄剌激爽大片l|www.yueqi0917.com

站內搜索:
  首頁  考研動態  招生簡章
調劑  考研指導  專業目錄
招生  報考攻略  網上報名
  政治  專業復習  考研大綱
英語  歷年試題  模擬試題
數學  復習方法  考研圖書
  工程   E(MBA)   法律碩士
會計  教育碩士  衛生碩士
管理  在職碩士  同等學歷
  經驗  心理調節  考研愛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師  考研常識  教師招聘
你的位置: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復習指導_復習筆記_[專題]圖片新聞
2009年考研政治復習精華筆記(下)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



 29.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國開始步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剛剛開始的時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直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初步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為借鑒、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新思想。

    中國共產黨人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背景:(1)“蘇聯模式”弊端的暴露。(2)蘇共二十大的思想沖擊。

    中國共產黨在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在指導思想上出現的兩個發展趨向:(1)一個發展趨向是正確的或比較正確的趨向,這就是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理論觀點和方針政策,積累的一些正確的和比較正確的實踐經驗。(2)另一個發展趨向是錯誤的趨向,就是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形成的一些錯誤理論觀點、政策思想和實踐經驗,特別是1957年后,“左”的思想逐漸占了上風。(3)這種正確與錯誤交織并存的現象出現在全黨的集體探索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正確的發展趨向沒有能夠阻擋錯誤趨向的發展,“左”的錯誤發展趨向壓倒了正確的發展趨向,導致了為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

    30.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工作

    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蘇聯經驗為借鑒,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思想探索的第一個里程碑。中共八大的政治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這就表明,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現在,“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2005年第23題) 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來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也就是說,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雖然還有階級斗爭,還要加強人民民主專政,但其根本任務已經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31.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 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國內的敵我矛盾已經基本解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提出了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

    (1)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也充滿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3)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樣兩類社會矛盾。這兩類社會矛盾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4)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5)提出了一系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針、政策。諸如,在經濟上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政治上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在文化上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等。(2004年第22題)

    32.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中國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2004年第23題) ;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戰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是在1954年開始逐步以“社會主義現代化”替代了原來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新中國的發展目標。周恩來在1954年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公開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四個現代化”的遠景目標。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分兩步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同時,周恩來在報告中比較完整地闡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兩步走”的發展戰略。

    33.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走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發展道路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建設的速度、規模以及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如何協調的問題。1955年,我國經濟建設出現冒進情緒。周恩來、劉少奇等提出經濟工作要實事求是,反對冒進。1956年5月,中央全會提出經濟建設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主張。中共八大把這一主張作為今后我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黨的八大前后的反冒進,使我們成功地避免了一次可能出現的重大失誤,保證了1957年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是黨在探索中國工業化道路上取得的重要經驗。

    34.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首先,關于商品和價值規律。

    (1)發展商品生產,利用價值規律:第一,分析了商品生產的性質,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概念。第二,中國商品生產很不發達,需要一個發展商品生產的階段。第三,針對斯大林關于商品生產只限于生活資料的觀點。第四,應該充分利用商品生產這一有利工具為社會主義服務。第五,兩種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存在的主要前提,其最終的結果取決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2)對價值規律的認識:第一,價值規律是客觀經濟規律,不能違背,只能利用。第二,價值規律在生產資料各部門之間和生產領域內也發生作用。第三,提出所有的經濟單位都要利用價值規律進行經濟核算。

    (3)社會主義經濟三個“主體”和三個“補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業經營方面,以國家經營和集體經營為主體,一定數量的個體經營為補充;在生產計劃方面,以國家的計劃生產為主體,國家計劃許可范圍內的自由生產為補充;在市場方面,以國家市場為主體,一定范圍內國家市場領導的自由市場為補充。

     其次,關于經濟體制改革。闡述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問題。強調在統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條件下,可以允許一部分私營經濟的存在,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發表評論】【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歷年試題
  考研故事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付款方式 - 網站聲明 - 聯系方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1004691號
 
服務熱線電話: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網絡實名: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網址: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本站信息未經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本站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