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乱老女人一二区视频-中国一级特黄剌激爽大片l|www.yueqi0917.com

首頁  |  考研動態  |  招生信息  |  考研指導  |  院校招聘  |  錄取調劑  |  院校專業  |  考研專題  |  復習資料
招生簡章  |  考研常識  |  報考攻略  |  復試技巧  |  參考數據  |  分數信息  |  復習筆記  |  歷年試題  |  考研圖書
專業碩士  |  E(MBA)  |  工程碩士  |  法律碩士  |  會計碩士  |  教育碩士  |  公共衛生碩士  |  公共管理碩士  |  在職讀碩  |  同等學歷  |  中外合作辦學
考研心路  |  考研故事  |  心里調節   |  考研與工作   |  考研與愛情   |  考研與家庭   |  考研同路人  |  考研名師


2009年考研政治復習精華筆記(下)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

    (3)改革的性質和作用: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作用;改革是我們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從改革和革命的目的來看,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從改革對社會發展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上看不亞于一場革命,我們現在進行的改革不是對舊體制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舊體制的根本改造;改革不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意義上的政治大革命,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4)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2005年第33題)

    從改革與發展的關系來看: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將加快經濟發展,發展得好則會有力地支持改革,為改革創造良好環境。

    從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來看:只有通過改革加快發展才能解決經濟社會中的突出矛盾,求得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而保持穩定則是發展經濟和順利進行改革的必要條件,國家一亂則一事無成。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基本綱領是黨的基本路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展開,是這三個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的整體;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四有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11.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

    黨領導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條基本經驗: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2006年單選題第12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2006年單選題第12題);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這十條經驗,覆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12.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 (2005年第30題)和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要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時期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正確選擇,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只有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才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保障。

    1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2006年單選題第37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14.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步驟

    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決策和總體部署,是從全局出發制定的在較長時期內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要達到的目標及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戰略步驟、戰略重點、戰略部署和戰略措施。全局性、長期性和根本性是其基本特征。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

 
發表評論】【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付款方式 - 網站聲明 - 聯系方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號:京ICP備06045659號
 
服務熱線電話: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網絡實名: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網址: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本站信息未經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本站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