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將來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其核心思想是:要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實現人、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實施可持續發展,有利于緩解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沖突;有利于克服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擺脫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走浪費資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利于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在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2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1979—1984年,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場調節的計劃經濟觀念,形成了“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思想;1984—1992年,確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重新解釋了計劃經濟的內容;1992年至今,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可以而且應該發展市場經濟,黨的十四大明確把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確定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內涵:計劃與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都是資源配置方式;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劃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標準,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2006年單選題第29題);市場經濟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計劃和市場都得要。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這一體制就是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通過價格杠桿和競爭機制的功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好的環節中去,并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較靈敏的特點,促進產需平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所有制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分配制度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宏觀調控上,把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利益統一起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健全的宏觀調控體系;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收入分配制度;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27.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
(1)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2)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3)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4)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5)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法律制度;(6)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7)建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28.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而且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2005年19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2004年27題)。
2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 (2004年12題)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確立這一分配制度的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決定著必須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分配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和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了按勞分配在現階段分配制度中占據主體地位;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及其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及其地位。
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1)在公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過程中,活勞動創造價值,這就必須實行按勞分配并堅持其主體地位;同時,由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是商品生產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這就要允許各種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參與分配,取得相應的收入。(2)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的分配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有利于調動社會成員的積極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財力動員起來投入現代化建設;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30.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1)堅持效率優先,特別注重公平。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3)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4)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31.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內容
政治制度包括國體、政體和政黨制度等部分。我國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