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答案】A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與特點。唯心主義哲學在哲學基本問題上,堅持意識第一性;唯心主義有辯證法的,也有形而上學的。由于唯心主義哲學只承認意識決定一切,所以是一元論哲學。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C。
12.【答案】A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舊哲學的方面。題中四個選項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區別。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主義發展的現代形態和第三階段。辯證唯物主義區別于舊哲學的特點有:①以科學的實踐觀為自己理論的出發點;②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③以改變世界為哲學的最終目的;④實踐性、革命性、科學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⑤它申明為無產階級服務。所以四個選項都正確。
13.【答案】AB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哲學的特點,具體說是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題干所引的話是馬克思的一段話。選項ABC都準確地說明了哲學與時代的關系。選項D“站在時代科學的前列”是把哲學看做了科學。哲學不同于科學,科學的哲學也仍然是哲學而不能算作科學。
14.【答案】B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具體是考查辯證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在物質觀上的區別。選項A、C是唯物主義共有的特點,不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區別。選項B、D,則是辯證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區別,B選項指出物質觀也包含人類社會,這是辯證唯物主義所特有的。辯證唯物主義對物質的定義首先強調物質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15.【答案】AB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實踐內涵的認識。實踐只是改變了物質存在的形態,并不能夠創造物質。實踐作為人類能動的改造世界的對象化活動,必須要以一定的物質條件為前提。選項A、B、C是準確的表述。D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表述,但不是這道題的題干中所強調的內容,所以不符合題干的要求。
16.【答案】BC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考生對哲學物質范疇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關系的把握。解答此題首先要掌握哲學上的物質范疇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是抽象和具體、普遍和特殊、指導和被指導的關系。自然科學物質結構是哲學物質范疇的現實基礎,而哲學物質范疇要對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新成果進行哲學抽象和概括,并為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只要懂得這一基本關系,此題就不難解答。在題中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B和C項是符合題意的。
17.【答案】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意識能動性的含義的理解和掌握。選項AB,都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它的特點是片面夸大了意識的能動性,以致得出意識創造規律創造世界的結論。能動地反映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是意識能動性的體現,所以選擇CD。
18.【答案】ABCD
【解題思路】該題考查考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觀的意義的理解。這是關于物質觀的基本知識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物質觀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它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和可知性,把哲學的物質范疇同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區別開來;它堅持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體現了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因此正確答案是A、B、C和D四個選項。
19.【答案】A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實踐的特征的把握。題中ABC都是實踐的特點,所以要選,至于選項D,是從主體的角度對實踐特點的反映,實踐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也是實踐的特點之一,所以也在選擇之列。
20.【答案】A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運動”和“靜止”的辯證認識。選項B把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絕對化,是錯誤的。選項D前半句否認了運動的絕對性,后半句否認了靜止的相對性,也是不正確的。選項A、C是對運動與靜止關系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表述,所以選A、C。
21.【答案】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具體來說考查哲學的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物質范疇的關系。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是從個別的角度對物質結構的反映,哲學的物質范疇與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所以選項B、C、D是對的,選項A不正確,自然科學與哲學是不同的方式,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理論與哲學上的物質范疇有關系,但自然科學的具體理論與哲學的范疇不是統一與被統一的關系。
22.【答案】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的基本觀點。A項“世界統一于存在”是來自德國人杜林(曾被恩格斯專門撰文《反杜林論》批判過的學者)的一個折衷主義的命題。其他幾個命題均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23.【答案】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的基本知識點。運動與靜止的關系不屬于一般和個別、抽象與具體的關系。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無條件的而靜止是有條件的,所以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包括選項CD。
24.【答案】A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實踐觀點的正確理解。四個選項都是關于實踐觀點的正確表述,都屬于辯證唯物主義的命題。這些都是關于實踐的最基本知識點。
25.【答案】ABCD
【解題思路】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實踐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和紐帶,因此,A項和D項很容易被選出來,如果考生知道人們通過實踐與周圍的世界發生聯系也是實踐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的重要內容,那么以實踐為基礎的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自然也在應選之列,故而BC項也是正確答案。
26.【答案】ABD
【解題思路】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的起源,具體考查意識是社會的產物的知識方面。狼孩沒有人的意識這一事實說明,作為人的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但“不是純粹的生物過程”(A項),它是“社會的產物”(B項),無論是人類意識還是個人意識的形成都離不開社會(D項),離開了社會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就無所謂意識。所以A、B、D項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是精神現象,而不是物質現象,所以C項是錯誤的。
27.【答案】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認識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的辯證關系,符合題意的是選項CD。選項A曲解了二者的辯證關系,選項B沒有揭示二者的辯證關系,客觀規律不限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越認識客觀規律越能發揮主觀能動性。
28.【答案】AB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知識要點包括: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踐創造出社會意識和社會關系等人之為人的一切特征,它規定了人的本質,人是在實踐中存在與發展的,實踐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由此可以選出ABC項三個正確答案,既然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實踐就是人所特有的活動,D項顯然是錯誤的。
29.【答案】AB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實踐的客觀物質性知識點的掌握。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實踐的主體、客體、中介、過程和結果全是客觀的,這四個方面都是實踐客觀性的體現。
30.【答案】ABCD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