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及其地位的理解;卮鸫祟}必須把握三個層面的問題,即什么是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哪些內容,哲學基本問題各方面內容的地位如何。恩格斯提出的哲學基本問題的重要方面,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所以答案是B。
4.【答案】B
【解題思路】該題是對唯心主義具體觀點的辨認。“心想事成”是人們的日常說法,是說人要善于多思考問題,有其合理性。但將這個說法上升到哲學去認識,“心想”是人們的主觀活動,“事成”則是客觀事物本身的存在及運動過程,“心想事成”,就是說只要“想”就能直接把想的東西變成現實,這在哲學上是典型的精神決定物質的唯心主義觀點。所以B項是正確選項。
5.【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它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劃分的標準。存在是否決定意識,這是劃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唯一標準,把這一原則運用到社會歷史,那就是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標準。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是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是歷史唯心主義。所以本題選B。
6.【答案】C
【解題思路】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方法論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哲學部分的基本知識點。在哲學史上一些哲學家們都曾探討和提出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比如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但是由于他們都不了解人類實踐活動及其偉大意義,因此都不能科學地解決哲學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在哲學史上第一次科學地提出和解決了哲學基本問題。題中所給出的四個備選項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而只有C項才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7.【答案】B
【解題思路】把哲學看做是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是整體而科學是部分,哲學是本質而科學是現象,便是舊哲學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哲學與科學看做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哲學是研究自然、社會、思維一般規律的科學,而科學則是研究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這就使哲學對象得到科學的解決。依據以上分析,本題選B。
8.【答案】C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對不可知論具體觀點的理解。題干是休謨不可知論的典型觀點!案杏X是人與世界之間的屏障”是說人與外界通過感覺隔離開來,人們是無法通過感覺認識世界的,即世界是不可知的。此命題的錯誤實質是否認了感覺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即否認了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所以是“不可知論的觀點”(C項)?忌獯鹪擃}難點在于對休謨觀點的理解方面?忌绻眯葜兪且粋典型的不可知論代表的話,就比較容易地選出正確選項。
9.【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是考查考生對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的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舊哲學在哲學內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引起了哲學上的偉大變革。而實現這兩個“統一”的關鍵就是實踐。一般考生只要懂得科學的實踐觀的重要性,就應輕松選出正確答案。
10.【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深入理解。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在古代哲學就開始了,不屬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之后的事;辯證法有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又有唯心主義的辯證法,所以不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斗爭的一種表現形式。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對世界運動和發展的認識。所以,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不屬于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在本題中,符合題干的是命題C。
11.【答案】B
【解題思路】該題考查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之重要性的理解。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世界上不存在“頂峰”,哲學體系也是不斷發展的,不存在最終完成的問題,同樣,絕對真理存在于相對真理之中,也不存在什么絕對真理的真正體現的東西。在本題中,符合題干的是命題B。
12.【答案】D
【解題思路】此題所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各門具體科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既聯系又區別。馬克思主義哲學不等同于具體科學,更不是包羅一切科學并凌駕于各門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它以各門具體科學為基礎,是對各門具體科學的抽象和概括,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指導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題中的A項否認和割裂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B項夸大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作用,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一般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而不是提供具體方法,故C項也是錯誤的。這樣將A、B、C三項排除,只有D項才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
13.【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劃分標準的理解。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又稱為世界本原問題,所以本題選A。選項B、C、D都不屬于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故而不選。
14.【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認識。只有在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上,物質與意識對立才是絕對的,超出這一范圍,物質可以轉化為意識,意識可以轉化為物質。所以本題選C。
15.【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馬克思哲學的特征的認識和對意識的能動性的理解。本題題干是馬克思的一段話,此觀點突出的是勞動過程中人的意識能動性。答案應選B?忌鷳⒁庾プ●R克思哲學關注實踐的特點。
16.【答案】B
【解題思路】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知識點。
對于題干中的事實,考生不會不理解。但斷定這一事實說明的哲學道理,如果考生沒有真正理解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話,也有一定的難度。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幾乎不會有考生選擇A和C。選擇D項的考生,多半是因為對列寧的“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可以創造客觀世界”的誤解和類推。實際上,只要考生對題干中的事實稍加分析就可明確了,工程設計圖是通過施工這一條件而轉化為“大廈”一物質現象的,而不是意識本身創造的物質(D項)。所以在B和D項中再排除D項,正確選擇就只能是B。
四個選項中,也只有B項是正確的表述。所以,從這方面也知道正確答案。
17.【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的理解。該知識點是在考試中多次考到的知識點。本題中,選項ABD都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只有選項C表達了對運動與靜止關系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解。
18.【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意識能動性的理解。本題的回答,首先要審清題目問的是什么。題目問的是“客觀前提”。本題中各選項對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都有意義,但客觀的、必須的前提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因為沒有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這一前提,就談不上能夠“正確”地去發揮意識能動作用,所以只選D。其他的選項也可以有作用,但不是客觀前提。
19.【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這是本章的基本知識點。
唯心主義是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與運動割裂開來,所以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只有辯證唯物主義辯證的看待物質和運動、靜止,所以選D。
20.【答案】C
【解題思路】此題是考查考生對人的意識的主體性的理解和掌握。人與動物不同,動物被動機械地反應外界,而人則是積極主動地感覺、反映外界事物,即人具有主體性。集中表現在,不同的主體對同一事物由于不同的目的,在觀察、感覺、反映時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所獲得的認識也是不同的。題干中馬克思這段話就是說明了“人的感覺具有主體性”的特點(C項)。該題沒有難點,只要明白題干這段話是正確的,就應該找到正確答案。題中的四個選項,其中A、B、D三項明顯不合題意。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