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意識的概念,具體是考查對意識的客觀性和主觀性的準確理解。題干是對“意識本質”基本內容的認定,命題C符合馬克思主義對這一問題的表述。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意識的內容和源泉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所以答案是C,其他的選項都片面。
22.【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勞動在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中的作用。馬克思主義認為,自我意識、語言、思維、勞動都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但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勞動,所以本題最佳選擇是D。本題審題時要注意到“最根本的區別”。
23.【答案】B
【解題思路】意識的本質有兩個方面,一是人腦的機能,二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本題中選項A僅說了大腦的機能和屬性,不全面,選項C是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觀點。D也是不正確的。
24.【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實踐概念的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性活動。它既不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切自覺活動”(A項),也不是“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的精神活動”(C項),當然更不是動物式的“適應外界環境的本能活動”(D項)。
25.【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物質特性的理解,以及對意識的來源和本質的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在類似感覺的特性基礎上長期發展的產物。所以答案是D。
26.【答案】D
【解題思路】相對主義的根本特點在于否定事物靜止的一面,把運動看做是脫離靜止的絕對運動。本題中莊子的話,其特點就在于否認生與死、可與不可之間的相對靜止,把生與死、可與不可看做是無條件轉化的沒有相對靜止性的東西,這是典型的相對主義觀點。
27.【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唯物主義堅持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質是客觀實在,意識或精神、思維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但辯證唯物主義也認為通過實踐,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也可以變成物質。所以選B。A、C、D都是唯心主義的表述。
28.【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意識的概念、物質與意識的正確關系。庸俗唯物主義是把意識看做是物質的分泌物,認為人腦分泌意識,從而把意識直接等同于物質,抹殺了意識的主觀性,對意識作了庸俗的理解。選項A、B、D都不是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的準確表述。所以本題選C。
29.【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物質定義的完整準確理解。對于事物,一般下定義的方法,是把該事物納入到更大的類中,比如“人是有理性的動物”是亞里士多德對人的定義,對于物質難以這樣來定義,因為無法找到更大的類可以將物質歸入。所以列寧的物質定義是通過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界定的,正因為是這樣界定,所以確立了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A選項片面,“能被意識所反映”未必已經被意識所反映。本題中B、C都無法對物質進行界定,所以不選。
30.【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識概念,具體是考查不同派別對“意識”的理解。A不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它一般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B同樣不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它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D是所有唯物主義的觀點。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作為唯物主義肯定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但它否定了意識的能動作用,所以本題選C。
31.【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實踐活動的類型的基本知識點。實踐活動的主要類型有三種,生產實踐、科學實驗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實踐,其中生產實踐是最主要的、決定其他活動的活動。
32.【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意識的能動性。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這是意識能動性的表現之一,但不同的人之所以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是由主體的不同社會地位、知識素質等等所決定的,體現了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不同的人之所以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本身也是客觀的,也是有客觀原因的,意識受到客體的影響。不能說意識是人的自由創造、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ABD的觀點都是唯心主義的錯誤觀點。
33.【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意識能動性的正確理解。考生對該知識點有所了解就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選項BCD都是唯心主義的觀點,正確的觀點只有選項A。
34.【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本題問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四個備選答案要嚴格在這個題干的指導下來選擇。在物質與意識的關系上,辯證唯物主義主張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所以本題選A。其他的描述,對于這個題干來說,都是不準確的描述。
35.【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社會規律的特點。社會規律的特點在于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是通過人的活動來實現的,這是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的最大區別,所以本題選B。社會規律是客觀的,但要通過人的自覺活動來實現。規律沒有階級性。所以ACD都不選。
36.【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規律的必然性的認識,還考查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否定了國家發展的規律,夸大了歷史人物及其言行的作用,是否認必然性的非決定論的觀點,并是一種英雄史觀。
37.【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立統一規律在唯物辯證法中的地位。在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中,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這是辯證法的基本知識。
38.【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辯證法各個規律特殊作用的理解。選項A是對立統一規律的作用,選項B是質量互變規律的作用,選項D是干擾項。C揭示的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作用,所以本題選C。
39.【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偶然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知識點。偶然性在事物發展中不起決定作用,但偶然性是不可缺少的,不是不起任何作用,也不是有時起作用,有時不起作用,而是時時都起作用的,只不過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或延緩作用。所以本題選B。
40.【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是對對立統一規律和矛盾概念最基本含義的理解。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就是斗爭性和同一性的關系,所以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就是同一性和斗爭性。
41.【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也是考查關于矛盾問題的基本知識點。矛盾問題的精髓就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就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