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要完整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八七會議總方針:武裝起義、土地革命
( 2 )要把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思想與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嚴格區別開來。 反對本本主義主要反教條。
( 3 )要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毛晚年錯誤: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經濟建設急于求成
第 2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
1.近代中國國情與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
( 1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 舊民主革命失敗根本原因:軟弱性妥協性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和基本國情,是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極端不平衡。 落后總根源是帝國主義
( 2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 舊民主向新民主轉變轉折點:五四運動
①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革命性質決定因素:社會的性質和社會的主要矛盾
②這兩大任務的主題、內容不一樣,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關,不能分離。前一任務為后一任務創造條件,后一任務是前一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2.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及其具體內容(最重要) ★★★★革命任務決定革命性質
1948 年 4 月毛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中明確提出黨在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即無產階級領導的 (核心) ,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
( 1 ) 新民主主義革命 的①直接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人民共和國;②根本目的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層建筑,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標志舊民主向新民主革命轉變的實現指:共產黨成立和民主革命綱領制定
( 2 )革命對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并不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它反對的只是官僚資本主義(不反民族資本)。 新舊民主革命相同點:革命對象和動力
( 3 )革命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貧雇農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是無產階級最廣大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軍;城市小資產階級屬于勞動者階級,不屬于資產階級的范疇,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之一,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有天生的軟弱性以及由此而來的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兩面性。(由軟弱性決定)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