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經驗與意義(單獨考大題不可能)
( 1 )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是為了確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健全社會主義上層建筑,以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工商業改造中利潤分配采取的政策四馬分肥:國家所得稅,資方紅利、企業公積金、工人福利費
( 2 )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
①對個體農業與個體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從具有社會主義萌芽性質的臨時互助組和常年互助組,發展到具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合作社,再到具有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合作社的過渡形式。
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是:創造了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托經銷代銷、個別企業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最后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
( 3 )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的歷史意義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形式:利用限制改造,高級形式是公私合營
①使我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經濟制度已經基本建立起來。
②使我國的階級關系發生重要變化,剝削階級已經消滅,階級斗爭已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
③進一步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
④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第 5章 社會主義若干基本問題的探索成果
▲ 1.以蘇為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 1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發展道路,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
( 2 )在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剛剛開始的時候,毛澤東又率領全黨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 3 )毛澤東率領全黨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 1956 年和 1957 年上半年,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對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重大意義。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