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區分一個專業是科學還是藝術,實際是根據科學和藝術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如果科學的比重大,就是科學;反之就是藝術。所以,把管理說成是科學和藝術結合的觀點等于什么也沒說。
其實,大千世界,萬物都是平衡。但平衡絕不是簡單的一邊一半,不是中庸之道。任何平衡都有側重,側重點決定了事物的本質。
企業管理的藝術成分大,決定了管理是藝術的性質,但不代表管理沒有科學的成分,也不代表科學管理的東西沒用,只不過在管理中,科學成分沒有藝術成分起的作用大而已。比如,人不僅自私,還需要公平和成就感,因此人事薪酬制度必須體現多勞多得才行,否則,雇員就不會玩命干活。這是管理的科學。但是,知道人的共性,以及那些在別的企業成功的360度評估和德爾菲打分法對管理者幫助不大,因為每個管理者面對的是:怎樣才能讓自己公司那群具體的雇員感到公平和有成就感,這就是藝術要解決的問題。
管理是藝術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最終是管人,沒有人就沒有管理;但人不是統一的零件和機器。大學生畢業生和民工對公平的感覺不可能一樣,美國雇員和中國雇員的成就感也一定不同。更關鍵的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班畢業,在同一個公司,同一個部門工作的人對公平和成就感也可能不一樣。人盡管有同樣的共性,但恰恰是人的特殊性構成了不同的企業。世界上沒有兩個同樣的人,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同樣的企業。因此,管理永遠是具體的。正因為如此,德魯克才說:“管理是實踐的藝術。”
什么是實踐的藝術?就是做永遠在知的前面——不管理企業,永遠不知道企業管理是什么;做永遠比知重要——只有通過不斷糾偏的嘗試,管理一個具體企業的知識和技巧才能趨于成熟和完美。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