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飄逸的嶺南學派
華南理工大學的建筑是自成一體的“嶺南學派”,由著名院士何鏡堂領導,開創了我國建筑學的新天地。那種飄逸的設計風格,大面積的遮陽構造,用“挑”出來的方式去渲染一種騰飛的態勢,讓人眼前一亮。在建筑創作上,何院士主持設計的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華南理工大學逸夫科學館、中國市長大廈及大都會廣場、深圳科學館、五邑大學主樓、桂林博物館、深圳寶安新城廣場等十多項作品,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與強烈的時代感和文化氣息。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系秉承的理念,就是在設計中要融入當時當地的特點,要有強烈的個性和代表性。如今,“嶺南學派”的影響已經超越了地域界限,在許多地方開花結果。2000年由華理建筑學院陶郅副院長主持設計的珠海機場航站樓,獲第9屆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副總建筑師林永祥主持設計的星海音樂廳獲銀獎。第10屆評比中,華南理工名列全國第一,也說明了南方建筑風格的巨大影響。
哲學:傳承學術,經世致用
哲學是探索人內心的學問,仿佛和現實生活的距離較遠,因而一直以來在考研的報考浪潮中遠不如經濟、管理、計算機之類的學科火爆。有些人要問,學哲學出來做什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哲學研究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高校、研究機構、黨政機關等,從事的職業也多與思想工作、行政工作有關。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學以致用,然而,對“哲學”來說,似乎務虛比務實更容易一些。不過南北不同,南方北方哲學人的“處世哲學”也有著巨大的差異,在南方學哲學和在北方學哲學今后所走的道路也許是截然不同的。
京:學術天堂
有人說哲學的真正天空在北方,耳熟能詳的哲學家熊十力、梁漱溟、湯用彤、艾思奇、金岳霖、馮友蘭、朱光潛、張岱年等幾乎都來自北大,而他們的弟子們則繼續在北大、北師大、南開等高校撒播學術種子。如此深厚的學術底蘊,令北方哲學界仍然保持著強勁的學術創造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