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吉大的法理學、西方法哲學、法學文藝學、法學社會學等都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甚至是填補國內空白,北大、人大等許多高校的法理名師都是出自吉大,因此吉大素有“法理之源”的美譽。值得一提的是,吉大的法學人一般都有學習外語的習慣,如果學生能精通韓語或日語則更是如虎添翼。在大連、青島等地,用人企業對于精通打貿易官司的法學人才需求強烈。
浙:突出英美法
已經歷過一次考研的趙同學一心想考取蘇州大學的法學院。他的目的很明確:“我想在蘇州成為一名律師,因為這里有數不清的外資企業。”
蘇州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周燁告訴筆者:“蘇州大學法學歷史很長,從一開始就特別重視樹立自己的特色。1915年,蘇大前身東吳大學于上海創設東吳大學法學院,學院教學突出英美法內容,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而現在的蘇大法學同樣也是國內開展英美法系研究及兩大法系的比較研究的前沿陣地。英美法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蘇大法學人,在江蘇南部地區頂尖級的律師事務所中,都有蘇大法學畢業生的身影,而蘇大法學院自己的律所也是蘇州地區最知名的法律機構之一。有的導師還要求學生,每門課的小課題論文必須以蘇州或者周邊地區的實際案例為基礎來展開討論。蘇州吸引外資速度超過上海,城市擴建速度也位列江南城市之首,打貿易官司、產權官司、地產官司是我們蘇大法學人最在行的!”
的確,江南地區城市密集,發展迅速,商業發達,就業就會也相對較多。有考研過來人說,當時雖然也很想考北方院校的法學,但是考慮到長三角機會多,學民商法、訴訟法在這里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于是義無返顧地來到了江南。
粵:知識產權學院
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異常活躍,其中廣東省是我國制造業最發達的地區,出口貿易額全國第一;這里毗鄰香港澳門,面對東南亞地區,也是我國對外貿易最活躍的經濟區。中國加入WTO以后,許多問題凸顯出來,從貼牌生產到自主生產,中國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問題和壓力。暨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與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于2003年共同主辦召開了《全國知識產權理論問題研討會》,邀請了國內著名的法學家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30多人到會,在全國法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自那時起,暨南大學知識產權法就奠定了其在法學界的領軍地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