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本題考查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認識論的內容。
【解題思路點撥】分析題相對來說,難度和分值都比較重,需要認真對待。但是,雖然說分析題比較難,但并不是沒有規律可循。對于分析題,仔細閱讀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先通覽題中所給的材料,大致確定考查的是哪一科的內容。通常來說,在題目的問題中我們就能得到一定的提示。能夠根據問題中的信息找到回答問題的切入點。這樣,可以限定某個學科中的具體知識點。就本題而言,第一個問題要求用真理的具體性分析“常理中認為的石獸應順利而下”這一問題,那么,在答題的時候就要思考,本題要用真理的具體性思考,那么真題的具體性是什么內容?這一內容與本材料的具體關系是什么?此外,閱讀題目時候,一定要讀懂題目中的個別關鍵詞,還拿本題的第一個問題來說,“分析其失當之處”,我們不僅要對于其“當”,也就是它的合理之處進行分析,還要對其“失”,錯誤之處進行論述。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符合題意。了解題目要考查的某個方面的知識后,再回到原來的步驟,認真閱讀材料,不同的是,這次讀材料要帶著問題去看。理論知識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因此,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材料結合更為重要。
【相關知識鏈接】
(1)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第一,實踐是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它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認識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認識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它是人們關于事物外部現象的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通過感官直接接觸外界事物而產生的關于事物的現象、各個方面和外部聯系的認識。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它是人們關于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系的認識,是對感性認識材料的抽象和概括。二者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同時又相互聯系、辯證統一。二者統一于實踐。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