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學課程復習重點根據刑法學科自身的特有規律,可以簡要地分為總則方面的復習重點和分則方面的復習重點,F依據《考試大納》,簡要說明與分析如下:
刑法總則部分的復習重點較多,是全部刑法學復習重點最為集中的地方。
主要包括:
1.刑法基本原則。作為刑事實體法所特有的并貫穿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之中的基本準則,刑法基本原則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廣大考生應該深入理解我國刑法明確規定的三項基本原則的具體含義,各自在刑事立法中和刑事司法中的體現,并能在分析案例與學習知識時自覺貫徹。
2.刑法的效力范圍。要求考生能從空間方面和時間方面來全面完整地理解我國刑法對其適用效力范圍的規定?臻g效力問題實際上是解決刑事管轄權的問題,應當明確其所采取的屬地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遍管轄原則的各自含義,理解我國刑法規定的以屬地管轄原則為主兼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及普遍原則的基本內容,各原則適用的條件和例外等。刑法的時間效力問題突出表現在刑法溯及力上,領會關于刑法溯及力上的四種理論主張含義,尤其是我國《刑法》第 12條規定的刑法溯及力內容。
3.犯罪構成。犯罪構成理論可謂是整個刑法學的核心內容。首先應當明確犯罪構成的概念及其與犯罪的概念的聯系與區別,掌握犯罪構成的必備共同要件和犯罪構成的重要分類,然后應深入領會每一共同要件的基本內容,如犯罪客體的種類、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關系;犯罪客觀方面的必要性要件與選擇性要件。犯罪主體的分類,自然人成為犯罪主體所應具備的三個條件和單位成為犯罪主體所應具備的三個條件,明確刑事責任年齡和刑事責任能力的劃分及相應的刑事責任。犯罪主觀方面的二大基本內容,即犯罪故意與犯罪過失的各自含義與分類,并運用罪過的意識因素和意志因素來分析犯罪故意與犯罪過失、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包括法律上的認識錯誤和事實上的認識錯誤)的具體內容和處理原則。
4.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犯罪停止形態存在為具有范圍限定(僅為故意犯罪且主要指某些直接故意犯罪,過失犯罪、間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既遂、預備、未遂和中止這四類停止各自形態的概念、特征及處罰原則,以及相互之間的區別所在,犯罪未遂的分類,即實行終了的未遂和實行終了的未遂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