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一下這兩門課程的客觀題,概括一下就是記憶性的東西太多,尤其是毛概。第二,選擇題里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基礎上,需要有一個理解的拓寬和理解的深入,在考場上會有一些變化。
主持人:今年考試中材料分析題中涉及到毛概和鄧論的有哪些?
嘉賓:今年毛概和鄧論的考試的材料分析題對應的仍然是36、37,每題仍然占10分的內容,和往年在命題的排序上,命題的分值結構上仍然維持原來的情況。
我們具體看一下第36題,給了兩份材料,一份是1957年,也就是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澤東關于中國社會矛盾,社會矛盾性質的一個評論講話,把講話的幾個要點列出來,這是材料之一。材料之二和材料之一有一個較大的跨度,把改革開放不久以后,鄧小平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談話一個要點摘要出來。這兩個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基本上跨兩個時代的講話,為什么都納入到36題毛概這個知識點的考察呢?主要是因為這兩代人對于中國國情考察他們有一個從矛盾分析入手,主要是毛澤東從認識中國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后的中國社會,他仍然有矛盾,分析了基本矛盾是什么,矛盾的性質又是什么,通過這些矛盾的分析,解析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后國情的時刻變化,這個深刻變化為后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可是正像鄧小平說的光有正確的認識還不夠,還需要把正確的認識貫徹到實踐中去,這樣才能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也就是說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闡述,集成了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評價作出充分的肯定,然后又對新時期,就是改革開放以后新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它的意義在于認識國情,從矛盾分析入手,從抓緊主要矛盾入手,抓住新時期的主要矛盾,為明確新時期的中心工作提供了一個理論的支撐和理論的指導。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新時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什么呢?理論依據什么?新時期中國的主要矛盾,怎么解決?那就是通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為解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第36題的考點是考察對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后,毛澤東和鄧小平兩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接力式的回答,最后,分析了,認清了中國這樣一個基本國情,為新時期走向改革開放為特點的新的發展道路提供了理論指導,這是36題毛概考試的用意所在。
考試的問題,如果大家對這樣一個基本的材料的背景有了解的話,回答問題很簡單。比如說第一問,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歷史背景,就是剛才說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中國的社會性質出現了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大背景。它提出的意義,通過矛盾分析入手回答中國國情的變化,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一個指導。我想同學們把握住這個一點,這個6分應該是輕而易舉拿到了。
第二問是4分,因為它是關于毛概的考題,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深入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主要是什么?做4分的分量是可以理解的。成果主要有哪些,細心的同學可以從材料中摘錄。在鄧小平論述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基礎上,改變了中國的中心工作,也就是把原來的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的工作改變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供一個支撐。這是36題毛概題的考法,顯然是跨時代是兩個領導人對同一個問題,不同時代回答的關注。
第37題對應的是鄧三科,聽我主講的這門課程的考生比較多,我在課堂上強調的三大問題之一就是這個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一出現,我一看材料一,提供了這么多,第一我國的經濟增長,第二,關于進出口總額的變化,第三是關于外匯儲備的變化。第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變化。第五個數據是貧困人口下降的變化。這五個變化,摘自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紀念三十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的講話,我在課堂上跟同學們說過這樣一段話,聽我課的同學應該有一個會議。我說同學們你們在2008年12月中旬考試備戰進入極端疲勞又極端艱難的時期。但是再苦再難請你們抽出時間關注一下胡總書記在12中旬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紀念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果不其然這個材料成為考試素材之一。
第二步材料也是意料之中的考點。這個材料題直接摘自于中共十七大報告關于新時期也就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新時期我們取得了三個“最”,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取得三個“最”的巨大成績和進步這個歸因,歸因就是十七大報告舉起了一面旗幟,走了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體系,這是對新時期成績與道路的歸因的總結,這個在我們的課堂是強調的一個重點。
再看一下37題問的兩個問題,第一題,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下進行了哪些改革創新才帶來了上述變化。剛才講了五個方面的變化,這五個方面的變化,是哪些改革創新帶來的?只要把17大里我們提出的三個“最”的成就,快速發展是最顯著的成就,改革開放是鮮明特點,與時俱進是突出標志。列舉出來五個方面的材料數據,實際上都可以與我們三個“最”的成績理論表述結合在一起。這一個結合,材料有了,理論有了,那么問題的答案,5分拿滿分我想不是奢望。
第二題,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這對于聽過我課的同學是撿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也就是鄧論課程的三大構成理論,三大理論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三大理論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回答什么問題?鄧小平理論回答的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是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黨,怎么建設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回答的是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么發展的問題,知道這個給很簡單。
主持人:您覺得今年毛概和鄧論和去年相比有什么變化嗎?
嘉賓:這個變化在命題的分值比例和題型結構上沒有什么變化,但是我會估計到考生們會覺得今年的題比較活,為什么比較活呢?就是因為命題的方式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說哲學、政經、鄧論等等,甚至是實事政治的考題,聯系史實,聯系事例,讓你回答,這樣的考法讓同學覺得有點繞。比直截了當回答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考生理解清楚題干的表述,關鍵是看清楚問什么,然后對接也不是太難的問題。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