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三類考研人易心理焦慮
中國健康教育學會教育心理研究會理事溫方分析說,這種考研前的異常反應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種焦慮。通常情況下三類人容易出現這種考試前的焦慮:第一類人是一門心思考研的。他們不去參加招聘會,不留意任何招聘信息,甚至都不能容忍別人在他們面前討論就業的事情。其實這就是怕自己考不上,而且沒給自己留退路。從心理上來說,他們往往不知道自己除了讀書還能干什么,在他們面前沒有別的路,就只有這一條路。越到臨近考試的時候就越焦慮、越擔心。有一位37歲的博士后就是這樣,當初覺得自己大學畢業了,可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還是想學習,于是她就考研了。到現在博士后都要畢業了,她還是不知道自己除了學習還能干什么,目前在國內似乎還沒有更高的學位可以繼續考,于是她又開始焦慮了。這類人是對社會現實感到懼怕,其實也是對自己除了學習技能方面的不自信,給自己不工作找了個借口。
第二類是隨大流的人。這類人其實是很多的,到了大四的時候,往往一個班中許多人都考研。其實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根本就不想考的,但是他們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為了面子也要考上。但是從本質上說,他們是沒有好好準備的,于是兩種矛盾心理的沖突就會造成心理的焦慮。
在隨大流的人中也有那種別人考我也考,就是為了試試的,這樣的人就不會焦慮。
第三類是對職業選擇感到猶豫和彷徨的人。他們把考研當作是自己找不到工作的一條退路,可是此時又怕考不上,那樣就連退路都沒有了。他們在準備考研的時候又在找著工作,如果找到好的工作,就半路放棄考研;如果沒有找到工作,就繼續考研。一條路行不通的時候就走向另一條退路,但是他們又沒有全心去復習,這就又會造成心理上的焦慮。
支招 出現心理異常要進行調節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林永和介紹說,考研的人出現這種心理和行為上的異常情況,原因不一樣,調節的方式也有區別。
對于學習方法不對、學習效率不高帶來的焦慮,解決的辦法就是制定一個規律化的解決方案。可以組成學習上的團隊,有些學校把考研的人安排住在一起,其實是種好的方法。幾個相同備考的人形成小組,可以互相安慰、互相啟發,要好過單打獨斗。而且在組建這個考研團隊的時候可以由不同專業的人組成,比如有個英語專業的人加入,對大家復習英語是有幫助的。團隊復習成功的案例是有的,北航一個宿舍七個男生都考研,他們學習上進行互助。這種群體化的交流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擴大復習的視野。最后這七個男生都考上了研究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