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仍處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性質決定了我們民族資本主義還是一種比較進步的生產關系。民族資本主義對改善人民生活/發展國民經濟/推動社會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所以,新中國成立后,我黨采取了允許民族資本主義在不操縱國計民生的前提下存在和在一定程度上的發展,同時,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了一定限制。所以,新中國成立后,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工人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但還要忍受私人資本家的剝削。
1953年后,隨著國內矛盾的轉移,我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開始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國的完成,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特別是私人資本主義企業同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國營經濟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客觀上要求必須及時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解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解放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束縛的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所以,我黨對私人資本家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 這是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迫切需要。
37。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社會保障體系內容: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優撫安置等幾大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積極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
社會保障體系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和實現形式,保障人們切實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讓全體人民特別是困難群體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觀的具體要求。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保障體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它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緩解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矛盾,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能為社會弱者提供安全保障,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