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02年河北奶農倒奶事件
2005年陜西又發生了奶農倒奶事件,政府部門雖然組織乳制品廠收購,但沒有企業愿意去買奶。生產奶和乳制品一擁而上,乳制品質量不過關,消費者不愿意購買。
(1)經濟危機中資本家把奶倒入大海與資料中”倒奶事件”的本質區別.
(2)資料說明了什么經濟規律?
當地政府應該如何避免再次發生此類事件?
『參考答案』
1、本質區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它產生于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其背后反映的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與生產的社會化之間的沖突。而我國發生的一些“倒奶事件”并非是全社會性的生產過剩,而是由企業與奶農信息不對等、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等造成的的個別現象。并不是由社會整體生產過剩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2、這種現象說明了經濟規律的客觀性,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生產資料及商品的供求關系,是隨著客觀經濟條件變化而變化。農業的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任何經濟規律都是不以人們的主管意志為轉移的。
3、政府的應對措施是:
(1) 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對產業鏈中的每一個重要環節進行監督,減少生產的盲目性。
(2) 當政府利用行政引導規范經濟秩序的時候,需要為這種決策擔責。
36。私人資本主義在新中國成立后存在的必然性。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對私人資本主義進行改造的必然性。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