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B內(nèi)隱記憶的研究
44、C 相對量數(shù)
45、B 線性回歸
46、B卡方檢驗
47、B抽樣方法
48、A區(qū)間估計
49、D 集中量數(shù)
50、B 集中量數(shù)
54、A(常用心理測驗)
55、C (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56、A (積差相關(guān))
57、D(常用心理測驗)
58、C(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59、A(測量的信度與效度)
60、D(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diào)查表)
61、B(概化理論)
62、A(項目反應理論)
63、C 假設檢驗的原理
64、A總體平均數(shù)差異檢驗
65、C 總體平均數(shù)差異檢驗
二、多項選擇題:66~75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66、ABCD 視覺的生理機制
67、BCD 愛情三角理論
68、ABCD 表情
69、ACD 成就目標理論
70、AD 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理論
71. BCD(社會建構(gòu)主義)
72.ABCD(內(nèi)隱學習)
73. AD(實驗設計)
74. ABC(實證效度)
75. AB(χ2分布)
三、簡答題:76~80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76.【參考答案】
弗洛伊德重視對人的無意識心理的研究,并把人的無意識視作最重要的行為原因。在他的早期的理論中,心理被分為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后期則從“自我心理學”的角度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無意識或本我,由一些原始的沖動所組成,這些沖動以性欲各各種追求快樂的動機為代表,它如同“一口充滿沸騰刺激的大鍋”,不考慮價值判斷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一味地追求滿足,按快樂原則行事。但人是社會的人,人的“自我”處在本我和現(xiàn)實之間,協(xié)調(diào)著自身和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只讓“本我”的愿望在適當條件下獲得滿足。“自我”是按照原則行動。“超我”是社會道德的代表和理想中的我,它高居在上,與本我處于直接沖突之中。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和榮格等人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呈現(xiàn),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途徑。或者說,夢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沖動或愿望以改變的形式出現(xiàn)在意識中,這些沖動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狀態(tài)下,由于這些沖動和愿望不被社會倫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壓抑和控制,無法出現(xiàn)在意識中。而在睡眠時,意識的警惕性有所放松,這些沖動和愿望就會在夢中以改頭換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弗洛伊德看來,通過分析精神病人的夢,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線索,以幫助發(fā)現(xiàn)病人的問題。這種看法頗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jù)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