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PI走勢和變化說明,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金融領域潛在風險增加。
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發達國家傳導到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釀成了一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波及范圍很廣的國際金融危機。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加上我國經濟生活中尚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2)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急轉直下,國內經濟困難明顯增加,根據形勢發展變化,我們及時把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近期又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采取一系列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要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點領域和重點建設支出,支持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實行結構性減稅,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先進裝備制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發揮貨幣政策反周期調節和保障流動性供給的重要作用,促進貨幣信貸供應總量合理增長,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36【參考答案】
(1)從實踐背景來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社會主義社會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會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區別?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必須予以正確解答的重大問題也是黨提出改革決策的理論基礎:從理論背景看,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闡明了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一般規律及其在一些社會形態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運動形式,但他們沒有具體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列寧雖然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對抗消失了,矛盾還會存在的觀點,但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運動規律沒有進行系統闡述。斯大林曾認為精神上和道義上的一致是蘇維埃社會發展的動力,晚年他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仍然存在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但沒有把它當作根本性問題提出來。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