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題方法和技巧
1.從內容上判斷。
在做題時最重要的是要讀懂空白前后的句子(有時候是一句,有時候不止一句),明白前后表述的內容,然后根據意思的連貫性或邏輯性做出選項。在此基礎上,再利用關鍵詞線索確認答案。
2.從詞匯上鎖定線索。
做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持對一些線索詞的敏感,最主要的線索詞是空白前后的名詞和動詞,尋找答案時注意在選項中查找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或表示同一類事物的詞語等;其次是代詞、數詞、表示時間 /年代的詞、地點/名稱等專有名詞等。尤其是在讀不懂句子的情況下,利用這樣的線索詞尋找答案是很有效的方法。
3.從連接詞上查找線索。
由于英語的句段之間經常會運用關聯詞表示銜接和過渡,使文章邏輯更清楚和連貫,因此,文章中和選項中表示各種邏輯關系、起連接作用的連詞、副詞、介詞短語,無論是表示轉折、因果、遞進,還是表示舉例、類比等關系,都是很重要的線索。
三條原則:
1.對空白處前后句做重點考查。
就近尋找關鍵線索,即重點閱讀問題空白處的前一兩句或后一兩句,尋找以上提到的三個方面的線索信息。
2.保持對邏輯關系的敏感。
文章中的邏輯思路通常會用一些表示時間 /空間關系、并列/遞進關系、因果關系、讓步/轉折關系、例證關系、從屬關系的語句來展開。在做題時要保持對表示這五種關系的語句高度敏感,分析句子的重點是什么,前后的邏輯關系是什么等。
3.始終注意內容的連貫。
選擇出的正確答案必須從意思、詞匯線索等起到承上啟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題型的選項中有兩個干擾項。通常干擾項在意思上與原文內容表面上是相關的,但其意思可能會太泛或太窄,或涉及本文未涉及的其他方面,與上下文不能很好地銜接連貫。
文章段落的語段特征
被考文章通常是由幾個段落構成的,每個段落都是文章的組成部分,而且又是一個自成一體、相對獨立的整體。段落的長短不一,值得注意的是:短的段落有時可能是起承上啟下作用,作為一個過渡或轉折段;有時可能是進行一次概括,也有可能是用來強調某個觀點。
大多數段落通常符合以下三個標準:完整性、一致性和連貫性。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