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專業碩士 | E(MBA) | 工程碩士 | 法律碩士 | 會計碩士 | 教育碩士 | 公共衛生碩士 | 公共管理碩士 | 在職讀碩 | 同等學歷 | 中外合作辦學 | |||||||||
|
2006年啟航政治考研全真大模考一模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試題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解析】阿奎那將推動事物運動的動力歸結為上帝,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觀點,這個觀點回答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即精神是第一性,物質是第二性的。因此,A項符合題干要求。阿奎的觀點并未涉及物質與精神的對立問題,更談不上對二者對立的調和,因此B項被排除。“力圖從某種具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征;“把人的意志作為唯一真實的存在”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基本特征,故而C、D項也都被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實踐活動的構成要素。在實踐的主體和客體之間有一個將二者聯結起來的中介,這就是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縱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實踐活動就是一個以主體、中介和客體為基本骨架的動態的發展系統。美國科研人員是實踐主體,彗星是實踐客體,而“深度撞擊號”宇宙飛船則是聯結實踐主體(美國科研人員)與實踐客體(彗星)的中介。因此,B項正確。 3.答案:D 【解析】“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是生產關系至上的左傾觀點,這個觀點只注重生產關系的發展,而忽視生產力的發展,甚至為了生產關系而犧牲生產力。“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將生產力的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是生產力至上的觀點,這個觀點的基本特點是:為了發展生產對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生產關系進行大膽改革。因此,D項正確。 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科學技術發展與“全球問題”。“全球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全球問題”不僅是個自然問題、科學技術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是一個涉及社會制度、社會管理組織、各種社會認識和整體實踐的復雜問題。“全球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我們人自身的問題,是人的活動方式和社會建制問題,所以,A項最先被排除。題干部分涉及人類的活動方式(如工業革命)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所導致的“全球問題”,因此從根本上說“全球問題”就是人的活動方式問題,D項符合題干要求。科學技術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這個命題本身沒有錯,但是題干部分只涉及了科學技術發展帶來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類社會的“全球問題”,而沒有提到科學技術發展造福人類的內容,故而,B項也被排除。題干涉及科學技術如何影響自然的內容,而沒有提及調節和控制社會的問題,因此,C項也不符合題干要求。 5.答案:A 【解析】價值是人類勞動的凝結,一切未經人類勞動而天然存在的生產資料本身并不包含價值,因此“把價值轉移到新產品中去”這一說法不正確,B是錯誤的。同時,由于它本身并不包含價值,因此關于它的價值的“再生產”、“消耗”等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即C、D都是錯誤的。實際上,天然存在的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與勞動相結合,成為新產品的使用價值的一個重要源泉,因此A的說法是正確的。 6.答案:C 【解析】價值規律具有擇優汰劣的作用。在競爭中,勞動生產率高的生產者,可以通過壓價的競爭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從而將勞動生產率低、商品個別價值較高的同行排擠掉。在這種競爭機制下,商品個別價值高于社會價值的生產者,會面臨破產的倒閉的威脅;而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生產者則在競爭中擴大了市場份額。上述材料體現了價值規律擇優汰劣和引起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作用,C是本題正確選項。但題干并沒有體現價值規律調節社會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按比例分配的作用和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管理的作用,也沒有涉及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因此排除ABD。 7.答案:B 【解析】2004年該資本家所獲得的剩余價值(價值增殖)為:(貨款總額2億元-原材料3000萬元-工人工資2000萬元-折舊費用3000萬元)=12000萬元。因此A不正確。剩余價值率反映剝削程度,在數值上等于一次生產過程中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計算結果12000萬元不是一次生產過程中獲得的剩余價值,而是2004年一年獲得的剩余價值總額,一次生產過程中獲得的剩余價值應當等于年剩余價值總額除以資本周轉次數,但本題中未給出資本周轉次數,因此一次生產過程中獲得的剩余價值也就無法計算,從而,剩余價值率也就無法計算了。年剩余價值率的計算公式為:年剩余價值量/預付可變資本,據此可以得到年剩余率為600%。因此,選項C的正確的表述應當是“年剩余價值率為600%”。利潤率等于剩余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在本題中:利潤率=2000萬元/3億元=6.67%,所以選項D是錯誤的。從理論上講,剩余價值總額和利潤總額是相等的,因此B項是本題的正確選項。 8.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愛國民主力量。題干涉及的是農民階級中的貧農,因此他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動力,所以,B項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題干未提到,故而,A項首先被排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是工人階級,題干也未涉及,因此,C項也不符合題干要求。D項是從階級劃分的角度來說的,與題干問題不一致,因而被排除。 9.答案:C 【解析】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這一基本國情為中國革命能夠在農村建立革命政權提供了根本條件。一方面,由于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既存在少數近代化的工商業城市,又有廣大的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特征的農村,農村可以不依賴于城市而獨立存在,且統治階級力量相對薄弱,這就為無產階級在廣大經濟落后的農村發動農民,開展武裝斗爭,建立紅色政權創造了經濟和政治條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政治發展不平衡,各帝國主義國家為各自的利益,必然要在中國進行劃分勢力范圍的爭斗,并表現為各派軍閥勢力之間的混戰。革命力量可以利用帝國主義和軍閥之間的矛盾乃至戰爭,為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發展創造生存空間。所以,C項正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