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答案要點】
(1)視崖實驗是通過設置視崖裝置研究嬰兒深度知覺能力發展的一種方法。視崖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吉布森和沃克20世紀60年代設計的一種研究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長約2.6米,寬約1.3米,高約1.4米。一般以無色透明的鋼化玻璃為支撐物,嬰兒可在上面爬行。玻璃下兩端在不同位置放置紅白格相間的棋盤布,一邊由于布料緊貼玻璃,看起來沒有深度,另一邊由于布料與玻璃相隔數尺而看起來為“懸崖”。在兩者之間有一個稱為中央板的過渡地帶。如果被試具有深度知覺,那么他們會感覺到兩邊紅白格子布的深度是不同的。由于有著厚玻璃的阻隔,這一儀器可以防止被試從懸崖上掉下去。
(2)視崖可以用來研究兒童和動物的深度視覺,從而為知覺直接性和間接性問題提供實驗證據。實驗中自變量為視崖的深淺,它有兩個水平,一為“視崖”,另一為“淺灘”;因變量為在母親召喚下嬰兒爬向視崖邊緣的行為,也有兩個水平,爬或者不爬。對于小動物來說,其因變量是要考察動物的其他行為表現,是否出現明顯的防御行為或是全身肌肉緊張等。以6、7個月的嬰兒為研究對象,實驗時,先把嬰兒放在中央板上,然后嬰兒的母親分別站在有深度感和無深度感的外側召喚嬰兒,若嬰兒不能認識到不同深度,則無論母親在哪一邊叫他,他都會爬過去。研究者發現,6至7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夠表現出對“懸崖”的恐懼,停滯不前,表明他們已發展出良好的深度知覺。
四、綜合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