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都一個農村中學教師,工作6年。
工作之初并沒想過會工作這么幾年才準備辭,更沒想到它給我這樣的感受。
懵懂的選擇
也許是自己見識短淺,沒能遠謀,作為十五六歲的初中生,面對今后的職業方向的選擇時,懵懂之中,聽著老師的述說,只覺得“中師”似乎是“優秀”的代名詞,于是報了并踏上了這條路。
中師的頭一個晚自習,老師的介紹中才真正意識到它還和“教師”掛鉤。之前的理解中只覺得它會有另一個更高階段的學習路程。
十八九歲,畢業了,其實早就想畢業了,因為在里面雜七雜八的啥都沒學到,一會兒要彈琴,一會兒要學美術,一會兒又要學書法,一會兒還要去見習、實習……其實我不喜歡這些,希望認認真真的把該學的基礎學扎實。不過,既然有了工作,想到多年操勞的父母,覺得可以讓他們松口氣了,也算有了一小點的成就,雖然還想學很多的東西,因為自己很淺薄,工作也不大喜歡,但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自學。
繁瑣的工作
雖然在農村中學,工資也低,剛開始時只有500多塊,而且那年還是遇上普調工資之后的,但我并沒想這些,只是想干著份工作,三年學有所成之后再考慮換換。對工作也沒有太多的反感。
但真實的情況卻遠不是自己想的這么簡單,對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環節不熟練,學生管理的薄弱,于是,備課、查資料、改作業花了很多的時間,學生管理也是挺頭痛的一件事,由于都是些半懂不懂事的學生,常常有許多事如果不處理好就不好開展教學工作,經常處理一個學生問題得花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無法解決。而且,為了工作的順利,還得請教、學習,花時間多琢磨、總結。一天下來,看見椅子就想靠在上面休息,哪怕打個頓兒也好。教師每學期也有許多的教研,校內的、學校之間的等等,遇到自己上公開課提前還得花特多的時間準備。當然教研完了,又得說考試了,中學的檢測、考試很頻繁,而且往往頭一天考完,第二天就得要出成績,遇到考試晚上的時間就得改試卷了。而且,加班幾乎就是常規了,我自己常常開玩笑說教師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
這樣,匆忙之中,一學期、兩學期,時間飛逝,即便是想到要自學,但往往付之東流。工作久了之后,那些備課、改作業、出試卷……便凝固在思維里成了一種習慣,早上起來就會自然的想想早自習要安排什么,今天上課重點是什么,哪個學生今天得找來談談話……而自己的其它的想法在這樣的慣性之下也只能迫于無賴變成一種純粹的想法。
周末、假期,當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窗前時,工作的一幕幕呈現在眼前,突然覺得自己竟然麻木了許多,只有這時才發覺自己是清晰的活著。開學,拿著張課表,于是周而復始的沿著它走完一學期,偶爾第二學期會略略改動下。一年就是這樣了,哪年又不是這樣呢?辦公室里的同事常常在開學初就開始圈著日歷,盼著國慶盼著元旦盼著放假,然后又開始盼勞動節、暑假,似乎在大家看來自己在時間面前就只是一種擺設,幾年之后的同事常常談論著、盤算著退休后的情況,剛開始還想和他們探討下安排,聽他們這樣說多了,我也無語了。我想沿著自己的計劃走下去,但這樣混日度年的工作氛圍中,越是有著激情越是被看成是異類,時間長了,它對人精神、意志的消磨難以想象。而工作的內容呢,面對著一批批半懂不懂事的娃娃,重復著簡單、無稽的問題,一張張重復又重復的試卷,麻木呆板的試題卻決定教師水平高低、效益高低、學校聲譽、學生的好壞,不得不想到許多中國學生的素質怎么會不差?充滿著這樣庸庸碌碌、混日度年、享受日子的人,疲沓度日的氛圍,我開始反感了。
短暫的振奮
疲憊而庸碌的工作一年多之后,自學的進度極慢,很想找到一種學習的氛圍。后來看到大學開設了半脫產的學習(周末、假期學習),于是考慮之后就報了名。剛開始還好,周末學習和假期學習,正合我意,周末的話,我從家趕到大學七十來里,早晨五點過起來騎上摩托車還能趕上,寒暑假更好,全身心的投入。但后來周末上課的時間改成了工作日的晚上(因為絕大多數上課的同學都是成都市區內的),雖然大學離我工作的地方有近百里,沒法,卻也不能失去學習的好機會啊。這邊下了班五點過,那邊七點過就要上課,馬不停蹄的騎上車就趕路,有時剛趕上,有時遲到一會兒。由于摩托車不讓進城,乘車又不便,我還專門找了些到學校的小路。晚上下了課九點過,車上全被露濕了,戴上兩雙手套,但沒出城指尖就發痛了,不久后手指就沒啥感覺了,最麻煩的是戴著眼鏡再戴上頭盔,由于內外溫差,便起了水霧,看不清外面,路上沒霧還好,還能看見路上近處的白線,起了霧還要隨時下來擦掉,但往往騎的時間長了之后只覺得眼前閃過道道白線,其它的就什么也沒感覺了。還好,是深夜,行人車輛少些。 吸引我的除了老師的講授,更多的是在那樣的氛圍中受到的感染,清晨七點過到校,路燈下到處都是晨讀的同學,課上大家學習的熱情,課下的交流等等,無不讓人精神振奮。但畢竟是成人的學習,每期的時間很短,加起來不過十多二十天,到大學能獲得思想上的啟迪,但仍靠自己下來花精力學習。本來學的不扎實,加上每天繁瑣的工作,這樣的振奮也逐漸被消磨了。
思想在矛盾中掙扎
2003年底,當時有個念頭,另外找個工作,03底到04年初的那兩學期也找了許久,也找到過一些,由于文科專業,也沒學很好,找到的同樣都是些垃圾工作,最終我還是決定回來,再次好好的規劃自己的方向。首先,自己得找更有前景的工作和催人奮進的環境。其次,自己的底子薄,中師畢業后雖然繼續學習過,但太弱了。自己得扎扎實實的深造,選擇一個更高的平臺發展。以前在心里萌發的考研的念頭在04年越來越堅定了。于是,開始著手準備。
沒想到專業的選擇成了我的第一個矛盾,由于學習的文科,雖然我自己并不太喜歡,但考慮到這么多年了,在從頭開始抓理工科的話考慮到時間、精力,似乎不行,便準備選擇文科類的。不過,心里一直都有種顧慮。但無論怎樣公共課是要補的,就從補英語開始。這里,我要提下,英語我可是差的沒底,中師幾乎沒學(雖然開了,但往往被其它課取代了,考試也成了形式),而專科是自考的,也沒學英語,本科是成人類的,英語安排了兩個學期每期上的課不到十節,對我來說,似乎是坐飛機。不過,考試前老師會發一份幾乎相當于答案的試卷,唉,就這樣蒙混過關了。既然決定了再難也得做,基礎差,就從高中的補起,哪知,還是那么多單詞不明白,語法更別說了,一頭霧水。
當然,還得努力排除工作對自己的干擾。
一開學,學校的一連串工作接踵而來,又開始了一學期的循環,同時,我也給自己制定了作息時間和學習進度。開始的一個月還能做,但幾個星期下來,學校里的事越堆越多,如旋渦一般,不知不覺中自己卷了進去。當疲憊忙碌之后,發現一學期這樣渾渾噩噩的結束了。
接下來的幾學期,自己無不叮囑自己:認準自己的方向,堅定自己的原則,力排干擾。05年盡力推掉了工作中所有能推掉的事情,班主任,教研組長……即便這樣,面對零零種種的事情、紛繁的教學內容、頭痛的學生問題,就算再馬虎也得耗去很多精力,再加上那辦公室那渾噩的氛圍,辦公室里無法看進書,有時又要加班,回到寢室大腦縈繞著許多紛繁的事情。每天早上在希望中醒來,晚上在失望中睡去。盡量利用周末,但畢竟時間有限,補的東西太多。學習進度像蝸牛爬行一般。每到期末,盡力想跑離辦公室的念頭愈發強烈。只有一個想法——找個安安靜靜的學習環境。一直到06年,由于考慮到辭了之后經濟上的壓力,以及可能考不上的問題,我一直沒辭。同時,無法擺脫工作的干擾,眼睜睜的看著一年年時光的流逝,看著寶貴的時光消逝,學習進度十分緩慢,內心一直在矛盾徘徊。在思考后越來越覺得:
實際上許多人實力之間的差別并不大,
關鍵就在于觀念和魄力,
如果你是在一群山雀中間,你永遠看不到海闊天空,
為何不做一只鷹,展翅翱翔!
我不能再在猶豫中失去時間,失去青春,我決定——辭!
愿結交同道中人,風雨共進! QQ:26993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