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5年9月,北京共有執業律師10300人左右,有856家律師所,加上外國法律機構駐京辦事處,共950家左右。這些數字反映出北京律師業,包括全國律師業,近幾年發展非常快。
北京每年都有100多家新律師所成立,有1000多名律師進入行業。今年入行的律師會突破2000人,其中包括實習律師轉為專職律師、外地調入律師等。
雖然每年法律服務市場在擴大,但律師業的競爭還是很慘烈的。去年,北京法律服務市場收入50多億元,占GDP1%多,占全國律師收入1/3左右,但新人多、新所多、發展速度快等客觀原因,仍舊造成某種意義上的惡性競爭。
另外,法律服務對象相對不成熟,以及對法律服務所具備的價值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等原因,使普通市民的法律服務走入了誤區,許多人都會請便宜的律師,這是造成法律服務業內部相互擠壓的原因之一。
研究生學歷受歡迎
首先,因為委托人是把自己處理不了的事情給律師交辦,經濟糾紛可能涉及一個企業的存亡,刑事案件可能涉及一個人的生死,大項目中一個失誤可能就會涉及巨額索賠……律師不光要在心理、素質、辦事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比委托人強,而且還得盡心盡力地為委托人工作,要有責任心。
其次,要嚴格按行業規范、執業操守辦事,要頂得住誘惑。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工作過程中拿一點錢只是違規,不是犯罪,就伸手去拿。
第三,10年前,律師考慮的問題是能否接到案子。現在,律師得從專業程度考慮是否能接。法律服務成熟了,競爭也更激烈,這些都逼著從業律師專業要細分,“萬金油”式的律師一定沒有生命力。
律師職業對人的綜合素質要求高,高素質的人才容易讓人產生信任感。律師事務所在招聘律師時主要從硬件考量,現在很多事務所都只要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員。另外,是否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人際關系網也十分被看重,擁有這些資源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個人能力。業內收入差距大
許多人對律師有誤解,認為律師是高收入人群,實際上律師的收入呈金字塔狀分布,收入高的律師占的比例很小。比如,一個年收入為10萬元的律師,其實扣除稅費、辦公、業務開拓和交通等成本后,要比公務員、教師的收入還低。
年收入在300萬以下的律師事務所占目前北京律師事務所的55%.其中,合伙人個人平均收入在50萬以下的占2/5,律師個人平均收入在10萬以下的占2/3,其中一半人員在5萬以下。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