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2D 3B 4C 5C 6A 7B 8D 9D 10B 11C 12A 13C 14A 15D 16B
17ABCD 18ACD 19AC 20ABC 21 BCD 22ACD 23BCD 24ABCD 25ABCD 26BC 27ABC 28ABD 29BD 30ABC 31ABCD 32ABCD 33BCD
34(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辯證法基本范疇并分析其內涵。(6分)
現象和本質。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質的顯現。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內在的 穩定的必然的聯系,F象與本質的辯證關系
現象與本質既對立又統一,對立表現在:現象是表面的,外在的豐富而易變的 可以為人的感覺器官所把握 本質是內在的,深層的 穩定的 解主人的思維才能認識。
現象是事物 個別的具體的片面的方面 本質則是一般共同的東西它是事物的全體。二者同一表現他們互相依存 現象表現本質 本質決定現象
(2)這個故事對我們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何啟示?(4分)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這要求我們在處理具體事情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去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①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②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點、本質以及該事物存在的具體條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條件下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只有研究這些特點,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區分開來,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要在運動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只有在運動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5(1)CPI走勢和變化反映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什么問題?結合材料分析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4分)
CPI走勢和變化反映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周期性的波動:中國已經從持續升溫轉入降溫狀態,即從經濟快速增長、物價快速增長的經濟過熱,逐漸過渡到增長速度、物價上漲幅度明顯回落的“下行通道”。
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物價快速增長的原因,是我國經濟自2003年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經濟增長速度、物價上漲幅度明顯回落的原因有:A、國家宏觀調控制的效果;B、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2)結合材料分許我國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施宏觀調控。(6分)
在2008年7月之前,為了防止經濟增長有可能由偏快轉為過熱,國家宏觀調控任務是:“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實行的宏觀調控實行了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具體包括:控制基本建設投資;提高人民幣待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等。
2008年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國內許多外向型出口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出口持續出現下滑勢頭。上半年經濟增長開始放緩,GDP同比增長10.4%,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7.9%,這表明“防過熱”已見效,但物價漲幅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7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任務: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放在突出的位置,即“一保一控”。財政部等部門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提高部分出口商品的退稅率,央行8月初調整了商業銀行信貸規模,9月16日起又下調了人民幣待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以及流動資金短缺等問題。
2008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同比回落了2.3個百分點,經濟增長五年多首次低于10%,隨著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日益顯現,國內經濟的下行風險逐步加大,中國已經從持續升溫轉入降溫狀態。11月9日國務院宣布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特別是拉動內需十項新舉措的公布。釋放出“保增長”的強烈信號,四萬億的投資將對經濟產生最直接的拉動。十二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指出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要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36(1)毛澤東提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歷史背景及這些理論的重大意義(6分)
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論源于實踐而高于實踐,這是理論創新的唯一正確途徑,也是理論能夠指導實踐的原因所在。1956年,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之后,黨和國家面臨著如何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即關系到國家的治理和社會走向這一根本性問題。在這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毛澤東以其特有的敏銳和深刻的辨證思維,運用對立統一規律深入總結實踐中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觀察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各種復雜的矛盾,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社會存在著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并且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他從哲學的高度回答了時代面臨的重大課題,是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歷史課題最早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上的探索和回答,它對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奠定了極為重要的理論基礎。
(2)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深入的具體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主要有哪些?(4分)
一.是要正確認識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即社會的主要矛盾。他指出生產力發展水平不能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是“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币虼,“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
二.是要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途徑。鄧小平在理論上區分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具體體制。明確提出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過改革的方式,解決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具體體制中存在的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和環節,找到了解決矛盾,推動現代化進程發展的正確途徑。
三.是從中國現代化發展水平的現狀和國際時代特征出發 ,提出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為現代化建設增添了新的動力源泉。
四.是鄧小平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變化,從全球戰略的高度得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的科學論斷
37(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下進行了哪些改革創新才帶來了上述變化(5分)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