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王實甫《西廂記》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同時又對《西廂記諸宮調》作了新的發展:第一,刪減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節,使結構更完整,情節更集中。例如,在《西廂記諸宮調》中,孫飛虎兵圍普救寺一事占了相當長的篇幅,它實際上是游離于主線之外的,王實甫毅然將它壓縮得很短,這樣就使主線更為分明突出。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場更鮮明,從而加強了戲劇沖突。在《西廂記》中,實際上存在著兩個陣營,一以張生、崔鶯鶯、紅娘為代表,一以老夫人為代表。王實甫將這兩個陣營的人寫得涇渭分明,態度毫不含糊,并以此來展開矛盾沖突。第三,在情節安排、藝術手法的運用上,更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劇色彩。例如,利用景物來表現情感是《西廂記諸宮調》的一大特點,王實甫在《西廂記》中也大量運用了這一手法,但比較一下兩部作品的“長亭送別”就可以看出,王實甫寫得更細膩,更優美。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