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上輔導班:選弱科參加培訓
“輔導班一定要有選擇性地上。”提起自己備考時的經歷,畢業于山西大學法學院的張麗就頗有感觸:“我當時幾乎所有科目都報了輔導班,花了好幾千,等到上完了才覺得很不值。比如政治,一些沖刺班強調的是押題,但實際上,還不如自己對照考綱踏實復習。如果你是理工科學生的話,政治的基礎班可以聽,因為那可能是你的弱項,有助于對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梳理。但是沒有必要花很大代價——比如去另一個城市報讀。”“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大家都報班,如果自己不報是不是會吃虧。”張麗建議這些考生,不妨和自己身邊的同學分別報不同科目的輔導班或者是同一輔導班的不同階段,相互交流學習所得,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報班的費用。“有的同學上輔導班是沖著所謂的"名師"去的,但從實際經驗來看,名副其實的名師來開輔導班的并不多。”張麗說。
另外,據了解,目前,許多高校和教育培訓機構都推出了遠程在線培訓和電子教材,如果采用這些方式,不僅不用在擁擠的課堂聽課,而且費用也便宜,報名更是簡單,花費百元左右就可以下載一個科目的輔導班課程,還可以對著電腦反復聽,針對弱點反復學習,效果甚至比輔導班還要好。而且,有些考生會將培訓班課程轉換成MP3格式,這樣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戴著耳麥聽,效果也很好。
C 收集信息:選擇“夠得著”的院校
“節省考研成本,從選擇報考院校的時候就開始了。”在北京工商大學讀研二的省城學子王敏看來,許多考研的學生選擇學校和專業時僅看中地域和名氣,這是很不科學的。王敏告訴記者,她曾經報考過北京大學的法學院,復習得非常辛苦,最后還是在復試中被刷下來。后來調劑到現在就讀的院校,還要承擔每年近萬元的學費。如果第一志愿報現在這個學校和專業,很可能就考上公費,就可節省很大一筆開支。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