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標(biāo)點(diǎn)并翻譯下面的短文: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搶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氏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玉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韓非子·和氏》)
譯文:楚國的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玉璞,捧著它去獻(xiàn)給厲王。厲王讓玉匠來鑒別,玉匠說:“這是石頭。”厲王認(rèn)為和氏欺騙他,就把和氏的左腳砍掉了。等到厲王死后,武王即位,和氏又捧著玉璞去獻(xiàn)給武王。武王叫玉匠鑒別,玉匠又說:“這是石頭。”武王也認(rèn)為和氏欺騙他,就把和氏的右腳砍掉了。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和氏抱著他的玉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接著哭出血來。文王聽說這件事后,派人去問他是什么緣故,并且說:“天下被砍腳的人多了,你為什么哭得這樣悲傷呢?”和氏說:“我不是因受刖刑而悲傷,我悲傷的是:明明是寶玉卻把它說成是石頭,明明是誠實(shí)正直的人卻把他說成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文王就讓玉匠剖開那塊玉璞,果然得到了一塊寶玉,于是就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2、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曰:“曲其突,遠(yuǎn)其積薪,不者將有火患。”主人默然不應(yīng),居無幾何,家果失火。鄉(xiāng)聚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殺牛置酒,燔發(fā)灼爛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錄言曲突者。向使主人聽客之言,不費(fèi)牛酒,終無火患。(劉向《說苑》)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