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專電今年,南開大學再次出現33名博士生被校方淘汰,由此引發社會各方的熱議。自2006年南開大學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的3年來,已有168名博士生未能戴上博士帽,遺憾離校。
校方
多措施保博士生質量
這些被淘汰的博士生中,以在職博士生和文科博士生居多。未按時畢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學生雖然對學術研究有興趣,但無法達到畢業標準;有的學生是在學習、研究期間,個人興趣轉移,不能安心學習;而在職博士生被淘汰的原因大多是沒有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
據介紹,淘汰的依據是2005年頒布實施的《南開大學研究生學則》,其中明確規定:“在學校規定年限內,研究生修完培養計劃規定內容,未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結業,由學校發給結業證書。”
南開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佟家棟表示,打破博士生“零淘汰率”是加強研究生培養的重要舉措。淘汰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培養尖端,如果沒有淘汰落后的機制,就不會產生最優秀的人才。
其實淘汰制只是南開大學出臺的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系列新政策之一。其他的政策還有:限制研究生導師帶學生的數量,對沒有課題、沒有成果、沒有經費的研究生導師將不聘任或暫停聘任;對學生在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不是根據篇數,而是根據其重要性或影響力來確定其是否符合畢業標準。
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靖說,現在學校要求一個博士生導師帶學生不超過12個,每年招生不超過3個。目前南開有博士生指導老師600多名,每年共招生700多名,這樣從入口上保證了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學生
多數同學支持淘汰制
記者采訪了一些正在就讀的南開大學博士生,他們表示,對于這樣的規定,多數同學都是支持的,但是一些缺乏專業研究興趣或者是想在南開混張博士文憑確實越來越難。
2009級社會學專業博士生薛婷表示,只要專心致志地做研究,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上,畢業沒有問題。她說:“其實這辦法對提高博士畢業生的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聽師兄師姐說,過去選題相對隨意,對創新性、前沿性的要求也沒那么嚴。現在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做出一篇高水平的畢業論文。”
據了解,出臺這一學則前,許多博士生不能按時畢業。超過六年還未能畢業的博士生最多時超過300人。而現在博士生的畢業年限平均是4年,70%-80%的學生在四年內畢業,近一半的學生能夠在三年內畢業。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程同順教授說,博士生延期成本讓各方不堪重負,因為每延期一年,國家、學校和老師都要增加一年的培養費用,學生也會多付出一年的求學成本。
他說:“對博士生的淘汰機制也讓我們頗感壓力。學生畢業論文是衡量其學術水平的依據。一篇創新性差甚至有抄襲內容的論文自然不能通過。學校這樣做不是太嚴了,只是更規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