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免試”一直以來都是和考研并列的兩大升研方式,2008年,教育部擴大了推薦免試生比例,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免試推薦生的比例從過去不超過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10%,提高到現在的15%左右。
事實上,與研究生考試相比,研究生推免申請的難度絲毫不減,其煩瑣程度大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態勢。申請者不僅要首先取得本校的推薦資格,再聯系欲保送的學校,經過資料的初步篩選獲得面試資格,然后再經過激烈的角逐博得教授們的青睞,還必須順利畢業才能成功進入研究生院深造。推免程序的關卡雖多,但是畢竟不是一考定終身,所以對于想走這一“捷徑”的同學,如何提早準備,悉心計劃,成為當務之急。
一般來說,保送主要有三大硬性條件制約:首先是成績,大多數接受推免申請的研究生院都規定侯選者的成績要位列其所在年級的前10%~30%,即要求四年的綜合成績要比較出色;其次是英語成績,要求推免生須通過英語六級或者英語四級達到優秀;最后是申請者要取得所在學校的保送資格,這和考生平時在學校表現的活躍程度有關。從大多數院校的研究生推免要求來看,上述三條是必要條件,但是不是決定性條件呢?如果想“外推”,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哪條標準才是自己的護身法寶?
眉眼高低,先說門檻
推薦免試一般分為“內推”和“外推”兩類。外推涉及到擇校的問題,如果自己所在學校和其他學校有比較穩定的保送機制,一般來說無太大風險,名額也是固定的。但如果是自己聯系學校,就要仔細斟酌對方的保送要求,否則很可能徒勞無功,耽誤寶貴時間。例如,四川大學在其相關文件中注明:“學生所在學校原則上應是設有研究生院的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院校或學科專業排名全國名列前茅的院校。”廈門大學的標準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211 工程”、“985 工程”高校的獲得推薦免試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或所在專業為全國重點學科或者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簡稱 “基地班 ”)的獲得推薦免試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醫學院各專業、藝術學院各專業和體育部各專業接收推免生的條件可適當放寬)。”可見,生源所在學校的聲譽對推免是否成功有著重要作用,但是,這能否說明保送成為了重點大學的“內部俱樂部”?答案是否定的。
某種意義上說,211、985、教育部直屬等條件確實非常重要,尤其對這類學校來說,接收同檔次學校的保送生順理成章。不過這些學校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東部高校的角逐較為激烈,不論是從報名人數還是錄取難度上看都有比較高的風險性,報名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中西部的學校接收“內推”遠高于“外推”,且以本地區的高校群為主。同為教育部直屬學校,受關注程度越高的學校其“門檻”似乎也越高。
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2006年財政金融學院接收外推生員達到25人,在全國高校中比例算是比較高的,但是這些推名生幾乎全部來自“985工程”高校,其中北京大學2人,武漢大學4人,吉林大學3人,復旦大學1人,浙江大學1人,廈門大學2人,其他均來自西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等。重慶的西南大學,也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重點建設大學,其2009年推薦保送的生源85%以上來自本校,其中接收外推的學生90%以上主要來自四川師范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華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西南地區的高校,但也有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同學被其教育學科錄取。可見,地理位置和報考熱度與學校接收保送生的錄取標準是相關的。
支招:
第一,西北大學對于獲得免試推薦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要求一般應就讀于“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及外語、政法、美術類高校的主干專業。西南大學為教育部直屬,而西北大學是陜西省屬,可見保送生的標準并不因為學校的“身價”而固定一成不變。有一些教育部直屬的211重點大學并沒有硬性規定生源的“出身條件”。所以對于非211、非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同學,保送的大門并沒有關死,相反有些重點大學是樂于接受地方高校的優秀生員的。
第二,對于“中心城市、熱門高校、熱門專業”三大條件,建議同學們斟酌考慮,一方面,這些學校競爭人數多,且多為知名大學或者專業內領軍高校,另一方面,能獲得此類高校保送資格的同學也多為所在高校的優秀學生,面試階段的激烈程度可以預見。
第三,東部重點大學的同學保送中西部院校,或者教育部直屬高校保送地方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優勢。如今研究生系統呼吁生源的多樣化,避免同質程度增高,因此東部重點大學的同學在保送中西部高校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占有了“少數派”優勢。但這絕對不是“屈就”自己獲取機會,主要還得看個人素質和綜合表現。
提醒:
不要盲目把學校的檔次看做是“身份標牌”。“211”、“985”指的是學校科技研究方面的實力,因為本科生很難有成果證明自己的研究水平,所以大多數研究生院在錄取保送生的時候更偏向于研究型大學的生源。如果有足夠的實力證明自己在某一專業上的過人之處,例如參加挑戰杯并獲得成果獎,將是非常好的加分,甚至是關鍵條件。如廈門大學就規定:“對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的獲得推薦免試資格者,經三名以上相關專業教授聯名推薦,上述條件可適當放寬。”中山大學也規定:“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在其他條件相近的情況下應予優先考慮接收:① 在本科學習期間獲得相關專業的具有學術意義的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并且是個人獎項或集體獎項的主要完成者;② 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物上發表過與所讀的本科專業或報讀的研究生專業有關的有一定水平的學術論文,并且是獨立執筆者或第一、二作者。”
同樣,如果是專業領域比較強的學校,又是所在學校最強的專業,獲得保送機會的可能性更大。如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系推薦到西安交通大學,沈陽理工大學的機械專業推薦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這些例子并不少見。研究生階段更看中的是研究能力,本科成績、英語水平等都是為了今后的研究做準備,因此,同學們應該在保送生的初篩階段更努力打造好自己的“學術形象”,有成果和教授推薦將是不錯的先決條件。
保送生考試越來越公開化和透明化,其以學術為導向的考試風格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贊同。同學們如果想利用保送考試跨考成功,除了四年之中為學習成績、英語水平、保送資格等硬指標做準備外,把握自身的特點選擇專業方向、努力擴大專業優勢也是必須考慮的。
小貼士
保研的類型
1.主要基于學習成績的免試直推,這在保研名額中占了大部分。通行做法是學校劃定基本學習成績要求(主要考查學分成績),按照一定比例下發到各院系,由院系結合具體情況上報名單,學校審批。這種情況下,一般只有班級前幾名才可能保研。如果排名靠前的人主動放棄,則名額順延。這類保研包括保研和直博兩種,比例都是確定的。個別學校可能還有國防定向生,研究生畢業后必須到相關的指定單位就業。需要說明的是,現在各高校以學習成績和素質發展分按一定比例計算綜合成績,確定學生的成績排名和保研資格的方式越來越普遍,因此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也對于保研越來越重要。
2.特長生免試直推。有些學校為了招徠或留住特長人才,往往給予特別優惠,免試推薦就讀研究生。常見的是體育類和文藝類特長生,不過名額相對較少,要求也比較嚴格。
3.校際免試直推,這種情況也被稱為“外推”。教育主管部門為了鼓勵高校間學術交流,減少學術近親繁殖,近幾年大力提倡向其他高校免試推薦優秀畢業生。由于各學校保研條件和學生學習狀況的差異,有些難以獲得保研本校資格的學生,依然有可能獲得報送其他學校的資格。近年來,各高校保送本校的名額逐漸減少,而外推名額逐漸增加,既增加了風險,也增加了機遇。相對來說,這一類保研是最具“技術含量”的,需要很多策略和技巧。
4.免試推薦、保留入學資格。這類保送生不是馬上讀研,而是保留入學資格一兩年,先按照學校安排去有關部門工作,或作為教育部門選派人員去邊遠地區支教。此類保送的條件相對要低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請,一般表現突出的學生干部或活動積極分子有較大的入選機會。這類保研并不占用系里的免試保研名額,一般直接由學校相關部門進行選拔,并且保研學生有自主選擇保研專業的權利。
5.創新保研。有的本科生在學期間曾經獲得全國或者國際上的重要獎項,如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一二三等獎,可以通過獎項獲得到保研的機會。這種保研不會占用學校的保研名額,一般都是由國家直接確定,專業不同,需要獲得的獎項的等級和種類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