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競爭最激烈的系統:中央黨群機關,錄取比例均超過了200:1 最熱職位: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考錄比例為4080:1 報考人數最多的前十大職位:九成為海關系統職位,且占據前九名 24日24時,2010年國家公務員報考落下帷幕。國考總報考人數達到1360700人,報考中央機關及其省級以上直屬機構的共有23萬人,其中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達14萬人,占61%;報考縣級以下職位的共有80萬人,其中應屆高校畢業上占61%。另外,報考人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共有124萬人。 盡管整體競爭進一步激烈,但今年報考的比例最高值有所縮小。截至報名結束時,最高競爭比例為4080:1,為科學技術部一職,與去年最高比例4723:1相比,降低不少。而相比于去年截止時尚有近百職位無人報考的狀況,今年只有少部分職位無人報考,有大幅縮減。 總人數井噴 “國考”成就業黃金通道 截至10月24日24:00,國考總報考人數達到1360700人,較去年增加了30余萬,再創歷史新高。其中135萬人通過招錄機關的資格審查,預計今年將有100萬人確認參加考試。同樣需要強調的是,國考平均報考比例達到了85:1,也持續走高,又上了一個臺階。從整體報考情況看,中央黨群機關毫無疑問是競爭最激烈的系統,錄取比例均超過了200:1。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各系統的競爭比例數據相比較可以發現:今年各系統的最高競爭比例和最低競爭比例的差距縮小了。 京城著名公務員招考專家于洪澤和王永恒表示,今年國考報名人數井噴和今年的招錄政策有關。據分析,今年國考加大了從基層和生產一線招錄公務員的力度,招考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和艱苦邊遠職位傾斜,使更多的人有了報考機會。同時,被就業形勢嚇壞了的應屆生已經將國考的重要性置于和考研的同一高度,大部分畢業生已將國考當作就業的黃金通道。 限制少門檻低 最熱職位4千中挑1 截至報名結束時,最高競爭比例為4080:1,為“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主任科員以下”一職,與去年最高的中殘聯一個基層組織建設崗4723:1相比,降低不少。今年十大熱門職位中,中央機關占四席、地方占六席,而去年則為中央機關六席、地方四席。 專家說,盡管每年的最熱職位都會發生變化,但其中一個共同點是,報考資格條件限制少、門檻低、待遇好,職位就會熱。比如,今年的最熱職位來自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在專業、政治面貌、基層工作年限、相關工作經歷等方面都沒有作出限制,僅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學位和大學英語六級合格。 十大“熱點職位” 九個是海關 從報名情況看,2010年國考,海關系統仍然是頂級火熱的職位,達到了“沸點”位置。報考人數最多的前十大職位中,有九成為海關系統職位,且占據了前九名的位置。 招考專家認為,海關之所以大熱,一方面是由于考生普遍認為海關、國稅系統福利待遇比較好,另一方面這兩個系統的職位要求也相對寬松。專家同時指出,這些職位要求較低,限制少,非常適合大學應屆或畢業生報考,而且工作地區多為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工作環境良好也是造成報考人數眾多的主要原因。 少數職位沒人報 傳統冷門“脫貧” 相比于去年截止時尚有近百職位無人報考的狀況,今年報名結束時有少部分職位無人報考,有大幅縮減。值得關注的是傳統的冷門地震局、氣象局系統今年徹底“脫貧”,沒有出現無人報考的職位。而民航系統由于其專業要求較高,在無人報考的職位中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席位。 專家分析,無人報考的中央機關職位都是對工作經驗和資歷要求高、專業性強的職位。在考生中,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數必在少數,這無疑會將大量的應屆畢業生和工作經驗不豐富的考生拒之門外。此外,這些職位多屬于一線,工作較為艱苦。工作地點也比較偏遠,離家人親屬比較遠。這些職位無人報考,也是考生對上崗之后擔心自己無法適應或者無法照顧親人而做出 “冷處理”的選擇。 廣東:海關職位千里挑一 截至前日下午6時,在廣東招考崗位中,江門海關的“綜合”一職位,考錄比接近2000:1。而一些熱門崗位,例如,廣州海關和深圳海關的海關監管職位分別招錄30人、25人,報名人數卻已達1萬多人。來自新浪網的統計顯示,競爭最激烈的職位主要在海關系統。黃埔海關“政工”、汕頭海關“綜合”、江門海關“政工”及“綜合”等四個職位成為廣東海關系統中競爭最激烈的職位,平均考錄比超過1000:1。 重慶:6成考生瞄準國稅系統 今年中央機關在重慶的13家機構170個職位,共招錄262名,共有25055人報考。雖然在報名截止前還有4個職位無人報考,但最終沒有出現無人報考職位,報考情況好于其他 個別省市。從報考情況來看,總共2.5萬人報考,其中的1.6萬人都是報考的重慶市國稅局系統150個職位,名列各職位榜首。國家公務員報名系統顯示,最熱門的職位是重慶市雙橋區國家稅務局的“稅務所科員”,僅招1人,有751人報考。 小提醒 “萬元包過班”不可信 國考報名火爆,各公務員考試輔導培訓班也跟著“火”了一把。據了解,有些機構打出了“過關協議班”的噱頭,稱報名費是每人1萬元,如果上了協議班還考不過去,培訓機構將退回5000元甚至是全額退回。據曾經參加過培訓的李小姐說,去年她為了通過考試,出了一萬元報考該班,最后沒有通過,找培訓機構退費,卻幾經周折,找了媒體記者曝光,才得以最后解決問題。對此專家提醒,“現在公務員面試培訓廣告真假難辨,考生應擦亮雙眼仔細甄別。而且,公務員的素質不是靠培訓就能養成,不能抱有僥幸和速成心理。不要迷信‘內部教材’和‘權威’之說,更不要相信‘萬元包過’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