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設計》復習大綱
參考教材采用:譚浩強主編,C程序設計(第二版),199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C語言的數據類型、運算符和表達式、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及其相關的語句、函數、數組的使用,結構體和共用體、指針型數據類型以及文件操作等。具體的考試范圍如下:
一、 C語言基礎
算法的概念,C程序的構成,C語言的基本特點;C的數據類型(基本類型,構造類型,指針類型,空類型)及其定義方法;C運算符的種類、運算優先級和結合性,不同類型數據間的轉換與運算,C表達式類型(賦值表達式,算術表達式,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條件表達式,逗號表達式)和求值規則;C語言中格式輸入、輸出操作,它們的使用方法、一般格式。
二、 程序的控制結構
選擇結構:if/switch語句用法和功能;循環結構:for/while/do while語句用法及各自特點,break/continue的用法;選擇和循環結構的嵌套。
三、 構造型數據類型
數組(包括一維數組和多維數組)的定義、初始化和引用;字符串與字符數組的關系,字符串的存儲形式,它們輸入、輸出方法及字符數組的應用;結構體和共用體類型數據的概念;用指針和結構體實現鏈表數據結構。
四、 函數
函數的用途及與程序的關系,函數的定義、調用;函數參數的作用,傳遞方法;函數的嵌套、遞歸調用;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的性質,變量的存儲類別、作用域和生存期;內部函數和外部函數的關系。
五、 指針
指針與地址的概念,指針與指針變量的概念,指針與地址運算符;變量、數組、字符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以及指向變量、數組、字符串、函數、結構體的指針變量。通過指針引用以上各類型數據;用指針作函數參數和返回指針值的函數;指針數組和指向指針的指針;main函數的參數。
六、 文件操作及編譯預處理
ANSI C所規定的緩沖文件系統的讀寫技術。編譯預處理的概念,宏定義的用法,條件編譯的三種形式以及文件包含的具體用法等。
《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復習大綱
參考教材采用:周明德主編,《微型計算機系統原理及應用》,199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考試范圍:
一、 概述
計算機中的數和編碼系統(計算機中的數制、二進制編碼、運算、帶符號數的表示法);計算機的基礎(基本結構、常用的名詞術語、指令程序和指令系統、初級計算機、簡單程序舉例、尋址方式、分支);微型計算機的結構(外部結構、內部結構);Intel 8088的結構(8088的寄存器結構、功能結構、存儲器組織)
二、 8088指令系統
8088的尋址方式;8088中的標志寄存器;8088的指令系統(數據傳送指令、算術運算指令、算術運算指令、邏輯運算指令、串操作指令、控制傳送指令、處理器控制指令)
三、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匯編語言的格式;語句行的構成;指示性語句(符號定義語句、數據定義語句、段定義語句、過程定義語句、結束語句);指令語句(指令記符、指令前綴、操作數尋址方式、串操作指令)
四、 8088的總線操作和時序
指令周期、總線周期和T狀態概念;CPU的時序和存儲器以及外設的時序; 8088的總線;8088典型時序分析(存儲器讀寫周期、輸入輸出周期、空轉周期、中斷響應周期、系統復位、CPU進入和退出保持狀態的時序)
五、 半導體存儲器
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讀寫存儲器RAM(基本存儲電路、結構及與CPU的連接);
六、 輸入輸出
輸入輸出的尋址方式;CPU與外設數據傳送的方式;
七、 中斷
中斷的概念、用途、處理過程;最簡單的中斷情況;中斷優先權;8088的中斷方式;IBM PC/XT的中斷結構
八、 串、并行通信及接口電路
可編程的輸入輸出接口芯片8255A(結構、方式選擇、各種方式的功能);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概述、串行傳送中的幾個問題;串行I/O的實現;串行通信的校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