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篇文章,是我去年復習的時候分別在4月,7月,10月寫下的,記錄了整整一年我糾結的心情。如今僥幸被錄取,再看看它們,又是另有一番心情了。愿以此文,獻與10年考研的戰友。祝你們德勝凱旋。
前 出師表 08年4月上旬
吾嘗聞“文官不惜財,武將不懼死!泵孔x史至此,皆唏噓不已:其車斗之才,匹夫之勇,尚思上報國家之恩,下惜妻子之情,其之所以為此者,志氣也。
吾家書香門第,累世公侯。古人尚且于此,吾豈能不樹尺寸之功,碌碌茍且于世?
故某雖不才,只愿朝九晚五,娶佳妻終老此生,卻不得已提筆以取功名。某十二舉“孝廉”,后執此筆,平遠東,定冶金,破理工,滅十五,縱橫于西北之間,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哉!然天道不有常,事事不可料,建大一戰以成敗勢,偏安于粉體,數載之間,竟不建樹。吾有二友,文斌,李強,嘗南指主樓曰:賊可伐否?李強乃咸陽名士,文斌亦徇邑才子。二人皆有通天之能,豈能不知賊勢甚強而不可伐。
然專本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不伐坐老于林泉之間,伐亦戰死于考場之上,同死,孰與伐之!然文斌戰而未出師。李強伐而李強亡。某文不及李強,武不勝文斌,故敗科大,走曲江,逃主樓,幾死于理工。眼見十二年之基業毀于一旦,實可恥可悲之事也。
此危機存亡之秋,成敗生死之時,某欲再提虎狼之士,勢取五霸之功。每有人問:公堂堂七尺之軀,不思工作養家,徒做書生空老耶?豈不自恥乎!
某聞之曬笑不已。昔高祖皇帝起身泗水亭長,提三尺劍斬蛇起義,三載亡秦,五載滅楚,終開創四百年之基業。漢昭烈帝織鞋販履,身世微末,屢敗屢戰,五十八歲終成鼎足。武鄉侯躬耕于南陽,二十七歲出山,六次北伐,星落于五丈原,成傳世之美。魏太祖武皇帝,出仕越騎校尉,后貴為丞相,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能,敗赤壁,走華容,割須于潼關,危死于漢中。卻能自省自責,而后終有魏武之強。今天下太平,家富力強。某年不過兩紀,手捧書卷,欲學之有成以報國家,又何恥之有?此等小兒之問,幼齒之言,實不足同高士共語。
昔澎澤縣令元亮,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今某又豈會因二千而以為貴?今某若出仕,薪不過一千,乘不過一騎,臨機而變,百無一能,空有口舌之強。豈能南面稱孤哉!故爾等皆可不考,惟吾不能不考也。某同窗全婷,貌甚美,又最賢,謂吾曰:公自立基業,又何必慮無徒,部曲,巫醫,走卒之言,既有志,可速行!因此某定而不疑,再無顧慮。
越之西子,善毀者不能遮其美,齊之無鹽,善美者不能揚其丑。卞和三獻其玉而終有和氏之壁,豫州三顧茅蘆而終成諸葛之名。此番出師,某定起土門之精銳,盡畢生所學,揚威奮校,至死方休。至于成敗利鈍,愚才疏智淺,實非某之目可預見也。
中 出師表 08年7月中旬
某自幼患惡疾,爾來十五年矣。醫者曰:此乃天命,不可鑲也。古人云:人二十不稱夭,某今二十有四,即死何恨?但之所以病而未死者,未稱其意也。
其意若何?"亂世好為將,治世好為相."為將則披堅執銳,深入不毛,旌麾南指,建功立業。為相則引經據典,治國安邦,賓客常滿,籌中不空。若為此,乃大快某平生之志也。今乃逢治世,吾胸中陳兵百萬,愿展經論之手興邦定國,馳騁西北;蛴腥嗽疲何鞅鄙跣U,非進取之地。然此論非善。吾等生于其路,浴于其水,長于其谷,葬于其土。若人人皆以其蠻而走之,數載之中,本土精銳盡散,好比今歲不戰,明歲不征,致使他國坐大,豈不可惜乎?今西北荒蠻,由是如此。
國尚如此,況于人乎?偏邦更應圖強,小民更需奮進。倘某就此不前,安于現狀,亦非不可。出公車,入電視,晝工作,夜閑談。若再得佳妻,亦是美事。但即某愿如此,公等怕不滿足矣。舉目四望,碌碌之人尚且爭名利,圖富貴,下江南,飛北美。古語尚云:人往高處走。某非四目六足,亦凡人爾,既是凡人,心又何甘?
何況乎某受三徙之教,又聞過堂之語,故年兩紀仍不釋卷,效越王臥薪嘗膽。人常羨某抱膝常嘯,琴瑟泉林。卻不知此事亦難。自古成王敗寇,成功尚可,倘稍有參疏,即成他人閑談笑柄。然某之志乃在國家,亦為自己。之所以如此者,實不得以圖虛名而處實禍也。
昔天玄棄農林之招而欲赴東洋,反復未果年華虛度,甚為可嘆,此某為解之一也。信控之花才貌無雙,藝驚四海,卻屈金枝于小地作預算,此某為解之二也。GP上房接瓦,騎車上樹,幼年世人常稱奇也,然屢試不第,幾近木雞,此某未解之三也。干霄甚頹,今帶劍入朝,紅顏相伴前乎后擁,耀武揚威,此某未解之四也。此四不解,某有所思,前揚后抑者或驕兵或淫逸,前抑后揚者或謙恭或闊達。某之友既有前車,某在后必當明鑒。若此,則距凱旋不遠亦。
后 出師表 08年10月下旬
昔魏太祖武皇帝征張魯,得東川而兵止于南鄭。謂群臣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遂引兵而北還,后數次南征,皆敗于漢昭烈皇帝,至臨終未得隴西寸土。
孤雖亦久經戰陣,老于用兵,比于魏武熟不若也。蒼天悠悠,人生幾何?荀,荀攸,賈詡,仲達,皆乃當世智謀之臣,文遠,公明,仲康,子孝皆為萬世虎狼之士,時皆聚于武帝帳下,以魏武之明,尚不能用謀臣之言御虎賁之將肅清四海,況于孤呼?
然世易時移,出師亦已,今建大已平,蓄銳已久,理工之地,城廣而壕淺,其主不能守也,可一鼓而下。且小明乃孤之舊交,亦集本部精銳起兵北平,聚于長安城下,挾建大之主以令不臣,謂孤曰:某引兵守建大,大王自引軍擊理工,若此,則北連紡院,南結礦大,西北名校,盡在股掌,如若成功,竟歸大王,倘若有失,某當自支,如此良機,可謂萬世之一時也!如若不取,可謂逆天,此乃天賜與王上,王上可有意呼?
孤亦食人食,穿人衣,又非土木偶人,豈能無意?孤今年二十四歲矣,若得理工,竊有所喜昔日孤年少時,愛一女子甚慕,豈料其后竟歸于理工。此次出師,若得理工,身臨其久居之地,亦少慰孤平生之愿矣。
孤愿以死,破理工城,恐諸公不信,作表三篇,以明其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