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乱老女人一二区视频-中国一级特黄剌激爽大片l|www.yueqi0917.com

站內搜索:
  首頁  考研動態  招生簡章
調劑  考研指導  專業目錄
招生  報考攻略  網上報名
  政治  專業復習  考研大綱
英語  歷年試題  模擬試題
數學  復習方法  考研圖書
  工程   E(MBA)   法律碩士
會計  教育碩士  衛生碩士
管理  在職碩士  同等學歷
  經驗  心理調節  考研愛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師  考研常識  教師招聘
你的位置: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專業碩士_MBA/EMBA
MBA教育責任大 商學院應注重商業道德培養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



近年來,商學院MBA的報讀人數一直在持續增長,2009年MBA報考人數更是增加近兩成。業內專家預測,2010年MBA報考也將持續走熱,報考人數或可突破7萬人。在商學院招生前景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國內外知名商學院卻清醒地意識到,由美國華爾街引起的金融危機,已經敲響了警鐘,商學院想要健康持續地發展,就必須進行反思,做出一些改變。
    
    6月28日,在慶祝與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10周年之際,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邀請到來自美國、港澳、上海、北京和廣州本地的知名商學院院長齊聚中大嶺南堂,共同探討了金融危機下,商學院的責任與未來發展。院長們都表示,商學院不是要教育出更聰明的賺錢機器,而是要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商界領袖;不能只顧短期效應,而應有長遠眼光;不應只注重股東利益,忽視社會利益;不應只注重教授經濟模型和獲利方法,而要加強對學生的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的教育。
    
    商學院培養的不是“賺錢機器”
    
    澳門大學副校長何順文指出,學生已經迷失在大量的概念模型之中,我們也許比過去更智慧,科技更發展,但我們并沒有變得更快樂。商學院要改變基本的教育哲學,不是教育出更聰明的“賺錢機器”,而是要培養學生更多的責任感。
    
    中大嶺院吳立范院長表示,某些大公司的CEO們通過提高股價而獲利,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得到高額的分紅,對經濟危機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的MBA教育背景,讓大家對MBA教育產生懷疑和反思。在中國,很多商學院教授運用中國哲學教育學生,比如“商場如戰場”,將市場競爭比喻成你死我活的較量,大家把商場上的對手看成敵人,因此在競爭過程中采取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他指出,這是商學院在教學中應該要避免的,應該給學生灌輸“雙贏”、互惠互利的理念。
    
    華信惠悅咨詢公司總監DeirdreLander從人力資源的角度指出,目前很多職業經理人急功近利,一個重要原因是CEO任期年限越來越短。要在兩三年的任期內為企業贏得較大利益,CEO就會變得只注重短期效益,而不顧長期影響,這樣的CEO可能在短短的三年做很多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事情。
    
    與會各大商學院院長達成一致共識: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是因為人們盲目追求金錢的快速增長,現在商學院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能夠解決眼前的危機,以及未來如何通過商學院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
    
    MBA教育應該去影響學生的商業道德
    
    吳立范教授認為MBA學院應該不斷提高課程質量,為學生提供資源幫助其成長。要改變目前追求金錢的唯一目標,就應該重新定義經理人的目標和責任,并向學生明確傳達。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的付克勛表示,復旦商學院正在對MBA課程進行改革,在必修課程中植入商業道德課程,并不斷嘗試去影響學生的價值觀,避免學生過分追求利潤和金錢,鼓勵學生將智慧投入到社會、咨詢服務、非營利組織中。
    
    中山大學嶺院副院長張艷梅認為,MBA教育可以通過商業道德課程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影響。
    
    MIT斯隆管理學院院長DavidSchmittlein強調,目前商學院教育中最應該改變和加強的是領導力培訓,“商學院的作用不僅僅是教專業知識,應加強領導力、責任感的培養,鍛煉學生在全球環境下的領導力,以及負責任的態度,致力于培養未來的商業領袖。”他還指出,MBA學生的選拔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應該選擇那些正直、有商業道德意識的學生。
發表評論】【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歷年試題
  考研故事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付款方式 - 網站聲明 - 聯系方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1004691號
 
服務熱線電話: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網絡實名: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網址: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本站信息未經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本站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