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自2005年開始對試卷題型的結構做了修訂,把題型規定為選擇題(含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辨析題和分析題(含選做題)三種類型。以下就這三種基本題型及其命制加以具體分析。 一、 選擇題 選擇題雖然最后只要求選擇備選項中的一項或幾項,但必須全面審視所有的選項,比較分析后再作選擇。這是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從內容上看,就是要看選項與題干之間在內容上的適應程度,簡稱“符合度”或“一致度”。完全符合、部分不符合者也視為不正確選項,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者也視為不正確選項。 1.單項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的占分比例約為16%,其優點是分值小,評分客觀。保證它在試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確保知識考查的覆蓋面,減少試卷的評分誤差。單項選擇題基本上是為實現“考試大綱”第一項評價目標即準確地再認或再現有關的哲學、歷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識而進行命題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有關哲學、歷史、經濟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識、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實的掌握和認知情況,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是由概念題演變來的。從考生的答題情況來看,該題型的正確率比較高,但得滿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單項選擇題的指向是明確的,不存在干擾選項,因此在各題型中是難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對于單項選擇題在復習時要注重以下兩點:一是注意對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之間關系的把握。二是由于單項選擇題強調答案的惟一性,因此在解題時要充分發掘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成立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各種“限制”條件進行區分。如談及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標志性的 術語:第一、前提、中心內容、關鍵、說到底、根本點、本質、基本特點、顯著特點等,如2004年第1題: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第4題: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是“Ⅰ(V+M)>ⅡC”;第6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第10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第11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這里的“本”、“基”、“源”,說到底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等。另外一些在試題中出現的關鍵性的術語,如:集中到一點;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從根本上說;最大的任務;根本原則;集中體現等。這些詞語規定了答案選項的惟一性、確定性。 2.多項選擇題 多項選擇題占分比例約為34%,也屬于客觀性試題。基本上是為實現“考試大綱”的第一、二項評價目標,即正確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的有關范疇、規律和論斷,以及運用有關原理,辨別理論是非,分析、論證某一觀點的正確或錯誤而進行命題的,但要求層次不高。從形式上來看,題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較靈活,時常在給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論等情況下,考查考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該題型對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和準確性要求較高,所以其難度要比單項選擇題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準確掌握了有關的理論范疇、規律和論斷或是否對相關內容有較深層次的理解辨別能力。如果考生沒有真正理解有關的范疇、規律和論斷,就不能準確地把正確項與干擾項區別開來。在各種題型中,該題型的得分率是較低的。該題型的答題情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的總分值。 從考生答題情況來看,多選了選項是錯誤的主要表現。因此,考生在該題型中反映出的主要問題不在于少選了正確選項,而在于多選了錯誤選項,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擾項難以作出準確的辨別,正確選項選了,錯誤選項也選了。從直接反映出的問題來看,是考生排除干擾項的能力不強,但從深層次上看,是對基本范疇、規律和論斷等沒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政治理論課的命題總思路是突出重點、覆蓋大綱考查的知識點,而這兩個方面的任務是分別由兩類題型來承擔的,大題如分析題的主要任務、功能是“突出重點”,而小題如選擇題、辨析題的主要任務、功能是覆蓋考試大綱。多項選擇題的命題內容大多集中在一些對著名人物的主要觀點、理論的評價和語義的正確理解。對一些相關概念,諸如: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同一性和斗爭性、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絕對剩余價值,相對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商品資本和商業資本、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等這些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項選擇題命題的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