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明下為什么我是個菜鳥,菜鳥這個詞為什么用在我身上恰如其分.先說高考,第一次高考我考了400左右,反正沒有超過410分,所以我下了狠心復習一年,結果第二年高考我考了460分.沒有考上本科,讓輕狂的我從新認識了自己,原來我是個確確實實的菜鳥.
于是在上大專的時候我就得過且過,反正最后考試及格就行,這就是我自己給自己的目標.想想大專的時光真是讓我回味,玩的連我自己都不認識自己.(泡妞,網絡游戲真讓人難忘),不過這三年我只掛了一門鄧論,其實地球人都知道大學考試也就考前幾天努力就行,唯一讓我欣慰的是大專幾年內我的高數還學的勉強可以.(概率沒學,線代學的一塌糊涂)
大學時光快接近尾聲,大三下學期我忽然覺得,一個男人要出去闖世界,大專學歷似乎低了點,于是我就和幾個兄弟決定花幾個月時間準備專升本,那幾個月我可以說學習的時間是大學三年的總和,當然結果很讓我興奮,我和兄弟幾個全考上了,而且我考上了一本.
本科兩年活的狼狽不堪,因為第一,這里的學生似乎都是個木頭,因為是一類本科,學生們除了看書就是吃飯拉屎,沒有什么伴可玩,加上妞長的面目猙獰,我又沒興趣泡,而我又不想上課,于是我悄悄躲在網吧整天網游,可惜的是這個時候我對游戲的興趣銳減,其結果直接導致我最后不得不在宿舍睡覺打發一天生活.我可以對天發誓,整個本科兩年我上課的時間沒有3個月,可想而知我最后的結果就是:本科我們上了17門課,我掛了9門,學分完全可以讓我退學,也許班主任為我說了好話,我才勉強度日,英語四級考了2次沒有過,我就沒興趣再考了.終于快畢業了,我帶著最后3門大補考結束了我的本科生活,學位當然也就成為泡影.(我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答辯的時候還能吹點,畢竟是自己花時間做的設計,可實際上畢業設計用VB做的亂七八糟,調試都沒成功,導師可能看我楚楚可憐最后勉強給了個良,要不我可能還拿不到畢業證)
拿到畢業證,我迫不及待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干了快3個月覺得沒啥意思,就決定回家呆幾天從新找,這個時候已經是8月中旬了.在家很愜意,上上網,找幾個哥們打打牌,唱唱歌,吹吹牛,真爽啊!大概到了8月底,我突然冒出在家復習考研的念頭,于是對家人說了,家人很是興奮,老爸拍了拍我頭說,你終于長大了(注,我已經很老了,高中比別人多上了一年,大學又比別人多上了一年,初中休學半年,此時我已經24歲了,83年生日)我低頭無語....
9月初我把要學的輔導書和資料全買了,下定決心考研(期間我把考研的想法對本科幾個玩得來的兄弟說了,他們把我霉的沒一點自信).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如果考不上,春節過后就跑到上海找份工作(好幾個兄弟般的同學都已經在那安家落戶了 : ) ).
9月中旬復習拉開帷幕.先說英語,英語我高中的基礎一般,大學單詞沒有背過,所以在這個時候讓我從新把單詞背完再做真題和其他習題完全不可能了,我只買了一本200篇閱讀(推薦詞匯量匱乏,實力一般的人)和一本歷年真題和一本大綱,我自己是這樣考慮的:如果把200篇做完估計詞匯已經差不多了,真題大不了反復做.就這樣我在11底把200篇做完(嚴格每天做3篇),完全是邊看閱讀邊查字典找生詞,我覺得有些書上說的不認識的單詞不要立刻查字典,要什么聯系上下文猜意思,我只想說,你TM是英語專家是英語教授當然能這么說,我只是個人渣學生,一篇閱讀40來個單詞不認識,(10月初做了一篇,我數了下一共有80多個生詞)我還聯想個P.不過我把這些單詞全記在一張紙上,標注清楚,吃飯,睡覺之前和干其他事的時候翻出來看看,背背,效果很不錯.到了11月底我開始做真題,做到2004年的時候我居然閱讀只錯了4題,激動心情難以表述.到了12月份的時候我開始背一些經典的應用短文.每天背一篇,其實復習順利的話你會發現英語挺好學的,真題我反復做了2.8遍,因為時間關系,最后3篇沒來得及看.所以說是2.8遍,有句話說的很好,就是書讀百遍,其意直現.
再說數學,我們專科上的高數和本科上的基本上一樣,除了全微分和另外三個章節沒上過,80%內容都一樣.所以高數九月初我把買的高數本科教科書在兩個星期看了一遍,而概率和線形代數我基礎幾乎為零,但是我還是堅持花了20多天把它們看了一遍(實話說概率論(浙大謝式千等人編著的經典,不得不提)和線代我看了不下3遍,因為第一遍看了根本沒什么效果,第2遍只知道大概章節內容,第3遍就略微懂了點)我覺得,數學必須要過一遍課本,別的不說,最起碼在你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迅速在課本上找到出處,書上解釋的最清晰.大概在10月3日(因為國慶節我記得清楚)我開始做李永樂的440題,(我沒按照網上說的買老陳的,我覺得他說的那些解題思路有點抽象,)做第一套的時候我花了將近4個小時,分數是46.我心涼了半截.我把錯題按照書上說的一個一個比對,越比對我越糊涂.最后我決定不按所謂的專家們的要求做了,那就是我遇到不會的題立刻看后面解析,然后對照書本(因為這個時候我的政治和專業課一點沒看,而且專業課有一門我等于沒學過,我感覺時間已經不夠了,不能浪費時間了),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你能用最快的時間了解(不一定能掌握)數學大綱要考的核心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法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440題做了8套,專門留下了兩套自我檢測,效果很不錯,最后兩套我都保持在80分左右,我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為我自己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100分,還有2個多月復習時間我相信自己能夠達到100分.
做完440題的時候已經是11月中旬了,我把買的歷年真題搬了出來,我的打算是把每兩天徹底弄清一套真題,我買的真題一共14套(94~2007)按照計劃我每做一套就完全總結(最后發現不大現實,因為考試前一天我依然有1/4不明白怎么弄的,不明白的我只能記題型套了)我買了一個筆記本(當然不是IBM)專門總結錯誤題型,我發現這樣的進度很快,而且效果顯著,第一套真題我總分是81分,總結到第4套結束也就是97年真題的時候我收獲很大,具體也說不清楚,總的來說就是思路比較開闊了,做98年試題的時候我花了不到2個半小時,分數很可觀,103分.排名是我做真題分數的第3,因為2004年真題我得了112,2006年真題我得了118.考試前一個月也就是接近12月底的時候買了6套模擬題,平均分數是104.最后的2星期我就看真題了,數學基本上定型了.
政治我開始看的時候是在國慶節結束后,大概是在10月13號左右,我按照網上說的買了老任的序列一做輔導,買了本歷年真題,又買了一本2200題和一本大綱,完全是背,做完2200題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已經能吹了,呵呵.大題就按老任說的重點背,最后考試結果也很滿意,10月開始看真的很是時候,具體說就是你能記住的在考試的時候也能回憶個大概,時間間隔不是很長.做時政的時候吹的連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專業課是我一大心病,我學的很垃圾,是非常的垃圾,我報考的學?紨祿Y構和操作系統,我之所以報考這個學校完全是沖著數據結構來的,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數據結構和操作系統我都補考過,而且數據結構我補考了兩次,靠著這兩次補考前的奮斗,基本上什么圖,表和樹以及排序我大概能說出一二,唯一缺憾就是我編程不行,不知什么原因我對計算機語言一直學不會.對于操作系統,我補考過了完全是因為補考的題目和期末考試的題目一樣.操作系統我一句話總結就是:渣的可以.我算了下操作系統和數據結構總共上了不到十節課,不夸張(這樣看來我算是跨專業了,呵呵)
專業課和政治是同步進行的,開始一個星期我總是提不起精神,找不到感覺,想想政治那么多沒背,英語那么多沒看,數學那個時候最多也就60來分,都有點想放棄了,可奮斗了一個半月我不能就這么算了啊,我就強迫自己從書本看起,定義要背的就背,花一個月時間機械地看完了這兩本書,結果發現操作系統還是比較好玩的,什么哲學家進餐,什么生產消費者仔細分析下還很有趣,當然專業課做題的時候還是不行,我下定決心把從網上下載的題目全過了個遍,一遍一遍的看,又各買了一本習題做,對著答案做的,到一月份的時候忽然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記了不少問題,于是就反復推敲我買的習題(我沒有那個學校的歷年試卷,全憑自己看的)最后專業課考試的結果雖然比預想的少,可達線了.還是滿高興的.
說了這么多廢話,完全是給學弟學妹們鼓勁,要知道考研起決定性因素的不是你的基礎,而是你的信心和堅持的程度.相信只要你有恒心,有勇氣,有堅持到底的毅力,等待你的就是令你興奮的分數!
還有一點我想強調是:沒必要按照一些教授或則已經考上研的學姐學哥們說的做,記住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只有你自己摸索發現,別一味追求別人的學習方法,包括我說的方法,也許只適合我自己.
最后祝福所有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們.
備注:人渣的分數
總分:358 英語:61 數學:119 政治:73 專業課: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