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乱老女人一二区视频-中国一级特黄剌激爽大片l|www.yueqi0917.com

站內搜索:
  首頁  考研動態  招生簡章
調劑  考研指導  專業目錄
招生  報考攻略  網上報名
  政治  專業復習  考研大綱
英語  歷年試題  模擬試題
數學  復習方法  考研圖書
  工程   E(MBA)   法律碩士
會計  教育碩士  衛生碩士
管理  在職碩士  同等學歷
  經驗  心理調節  考研愛情
故事  考研家庭  考研工作
名師  考研常識  教師招聘
你的位置: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復習指導_復習筆記
法制史考研:易混錯知識點匯總

減小字體增大字體



1、明清時期主持全國審判的中央審判機構是刑部(唐宋為大理寺);
    2、北齊時期設置了大理寺(√);
    3、南京國民政府實行三級三審制,第三審為“法律審”(清末為四級三審制);
    4、“管制”是解放戰爭時期創立的;
    5、專門創立《盜賊重法》是在宋神宗時期;
  6、廷行事是秦代司法機關判案的成例,可作為同類案件判決的依據(√);
    7、唐代國家各級行政組織活動的準則,以及上下級之間的公文程式的法律規定——式;
    8、《大清新刑律》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主義的專門刑法典;
    9、漢朝的“鞠獄”是指審訊案件;
    10、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編制的一部法律匯編是《元典章》;
    11、漢中期學了限制諸候對封建國民反的過分役使,專門制定有事國人過律;
    12、清朝的“三法司”是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而非“御史臺”);
    13、(1)外國在華領書裁判權確定于《中共五口通商章程及規則》及《虎門條約》;
    (2)1876年的《中英煙臺條約》,又確立了觀審制,干預中國司法審判制度,即使外國為被告;
    14、(1)漢皇帝下詔,自今后可“親親得相首匿”;
    (2)漢武帝確立“德主刑輔”法制指導思想;
    (3)漢文帝廢除殘人肢體的肉刑之開始;
    15、廠衛干預司法始于明憲章。
    16、北洋政府審判機關分四級,中央設大理院,為最高審判機關
    17、《宋刑統》在內容上治襲《唐律疏議》,在體例上取法于唐末五代《大中刑統》和《大周刑統》
    18、明有權判處徒刑以下條件的地方司法機構是提刑按察司
    19、錢莊和票號已經作為金融機構而存在的是清朝
    20、《明大誥》朱元璋、洪武年間頒布,明初最為普及的法規,共有四篇
    1、明萬歷年間,將律例合編為一書,(律為正文,例為附注)稱《大明律集例附例》,從而開律例合編的法典編摹先例。
    2、《宋刑統》體例,內容上沿襲“唐律疏儀”。
    3、清末為制改革將刑部改法部,大理寺改大理院,實行審檢合署(在各級審判廳設置相應的檢察廳)
    4、(1)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2)體例上模仿唐、宋舊律的法律《大元通制》(元英宗,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的基本狀況);
    (3)地方政府篡集的法今法規匯編《無罕章》。
    5、中央司法機關設立律博土始于曹魏。
    6、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共分為二十等。
    7、宋朝受理向朝廷直訴案件的法定機關是登聞鼓院、登聞檢院、理檢院。
    8、南京臨時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包括:禁止刑訊、禁止體罰、試行公開審判、試行陪審制。
    9、明萬歷年間,將律例合編為一書,(律為正文,例為附注)稱《大明律集例附例》,從而開律例合編的法典編摹先例。
    10、《宋刑統》體例,內容上沿襲“唐律疏儀”。
    11、清末為制改革將刑部改法部,大理寺改大理院,實行審檢合署(在各級審判廳設置相應的檢察廳)
    12、(1)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至元新格》;
    (2)體例上模仿唐、宋舊律的法律《大元通制》(元英宗,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的基本狀況);
    (3)地方政府篡集的法今法規匯編《無罕章》。
    13、中央司法機關設立律博土始于曹魏。
    14、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共分為二十等。
    15、宋朝受理向朝廷直訴案件的法定機關是登聞鼓院、登聞檢院、理檢院。
    16、南京臨時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包括:禁止刑訊、禁止體罰、試行公開審判、試行陪審制。17、宋代作為中央的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關稱為提點刑獄司
    18、從《睡虎秦秦箋竹簡》中可知秦代司法提倡不用刑訊而獲得真口供;
    19、《晉律》將《曹魏律》中的“刑名”分為“刑名”、“法例”兩篇

 

 

 

 

發表評論】【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歷年試題
  考研故事

誠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付款方式 - 網站聲明 - 聯系方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網站備案號:京ICP備11004691號
 
服務熱線電話:  86-10-87839609   mailto:webmaster@cnkyedu.com  網絡實名: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Copyright © 2000-2010 Cnkyed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網址: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中國研究生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本站信息未經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本站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