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歷史學統考第三年,總體上來說,09年的考試大綱與08年相比,基本上沒有變化。在考察目標上仍以歷史史實與線索、歷史基本理論、歷史文獻閱讀能力、邏輯思考與文字表述能力等為主要的考察目標。
在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上,考生需在18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滿分300分的閉卷試題,基本內容和結構都與08年一樣,中國古代史約占30%,中國近現代史約占20%,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約占20%,世界近現代史約占30%,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個部分中。
試卷的題型結構分為選擇題(2×20,每小題2分,共20小題)、名詞解釋(10×8)、史料分析(30×2)和簡答題(30×4)四大部分,合計300分。其中簡答題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為120分,占試卷總成績的40%。考查范圍的劃分和知識點的分節都沿襲了08年的框架,基本沒有出現像08年在07年大綱基礎上的知識點的增刪和表述的改變。
通過以上數據的綜合,文都教育專業課教研中心認為,大綱出臺后的歷史學復習,需要在理清知識框架、確立明確思路的情況下深化復習,對于大多數考生來講,才可能做到“坐鎮中軍決勝千里”。這里,文都教育的歷史學輔導專家提供了兩點意見:
其一:整理、總結并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
對知識的復習要做到縱向整理和總結,有意識的對知識點作出總結和歸納。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展開自測,自測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可以是將自己在上個階段梳理出的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知識點列表,依次在大腦中過一遍。
2009年的考題不僅會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需要考生構建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縱貫古今中外。考綱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主要過程、基本線索和階段特征,特別是對一些跨專業的考生而言,這點非常重要。在復習的時候,只有把整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和線索搞清楚,答題的時候思路才明確、答得更規范與充實。
其二:跳動出大綱 拓展知識面
復習時要適當跳出大綱,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學識,多看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的論文,在做簡答題的時候可以發散思維,讓閱卷老師覺得你知識面廣,對學術前沿比較關注,學識淵博,適合做研究,或者說已經有一定的研究功底。這樣會取得先入為主的效果。
對于08年大綱相對于07年有所變化而08年又沒有考察到的內容,考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這些變化的內容實際上是命題專家極為關注的問題,它們不可能全部在08年的考題中得到體現,那么就有可能在09年的考題中再進行考察。尤其是一些關于中國史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考察內容。如“隋唐、宋元時期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