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理論”,乍一聽這個名詞,相信非管理學專業的考生都會頗感陌生,那么什么是“車廂理論”呢?所謂車廂理論,就是把動力裝置分散安裝在每節車廂上,使其既具有牽引力,又可以載客。采用這一方法裝配的列車,車廂本身也具有動力,運行的時候,不光是機車帶動,車廂也會“自己跑”,這樣把動力分散,更能達到高速的效果。
動車既有車頭在前面帶,又有車廂在后面一起使勁,力量組合到一起,組成一個動力系統,形成一個合力,齊心協力朝著一個目標向前奔,速度怎能不快?火車尚且如此,考研又何嘗不是?因此,面對考研,首先就要清楚你的目標是什么,有目標才有動力,為目標而努力將會成為不竭的動力之源。明確了終點站,也就找到了火車頭,把握住了動力輸出的方向,唯有這樣動車組在長久的行進過程中才不至于中途停擺。
其實,考研本身就是由一個甚至是幾個這樣的動車組構成,單純的依靠一節車廂的動力而忽視整體效應是很難達到既定終點的。身體素質、心態變化、科學的復習方法與計劃,處理得當,就會使車頭和車廂協調運轉,實現動力輸出的最優化。
面對有限的考研備戰時間,許多考生都選擇日以繼夜的拼命苦學,試圖以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代價換來最后考研成績的提高。但是,俗語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很難在長期艱苦的考研路上走的長遠的。詩人華茲華斯說“普遍休息的本能是渴望寧靜”,真正的明智者時刻警惕著疲勞的出現。因此我們建議廣大考生應當在保證一定學習時間的基礎上注意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合理調節生理周期。根據廣大成功學員的經驗,具體來說,主要強調以下兩點:(一)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不夠,不僅會影響肝臟和腎臟排毒不充分而導致第二天眼睛浮腫出現黑眼圈,還會造成免疫系統功能的衰弱,比如時常容易感冒等,這些小病雖然暫時不會造成大礙,但必然會影響到日常復習中的學習效率,因此必須切實的重視起來。另外,人的記憶很大程度上是大腦在夜間睡眠時間完成的,因此要保持并提高記憶力,睡眠很重要。對于那些神經衰弱休息不好的考生,如果有條件睡前半小時喝杯熱牛奶是個不錯的選擇,切勿從事過于興奮的活動像看視頻、做運動等。(二)勤加鍛煉身體。對于廣大考生而言,最佳的鍛煉時間就是清晨,早起鍛煉有助于將大腦從昏昏欲睡的狀態中喚醒,使整個身心提早進入一天中的最佳狀態。同時,鍛煉還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從而不易被小病所侵襲和打倒,影響學習效率。
再就是心態的問題,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寫道:“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酸楚”。因此在考研過程中合理的調節心態,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轉被動為主動,換壓力為動力,可以使整個“動車組”都處在輕松的狀態下運轉。有的考生反映,看到其他一起考研的同學復習進度較快或者掌握程度比自己好,就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壓力向下重扣,經常會導致心情煩躁郁悶難以塌下心來。對此,我們建議存在這種心理的考生應當正視自己,既接受當前自己的實際狀況,又肯定過去個人所取得的點滴成就,平衡心態,既自信又不盲信。著眼當前,就是要過自己的生活,按原定計劃穩步前進,不要讓他人的變化左右自己前進的腳步,因為你每天所要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超越自己。回顧過去,就是要看到復習過程中的每一點成長,不要為一時的失誤而裹足不前!當心情不佳時,聽聽音樂,做做運動,都可以有效地幫助你緩解煩悶的情緒。
發揮動車組效應,使車頭和車廂協調運轉,實現動力輸出的最優化,還需要科學合理的體制、靈活高效的機制來保證。科學的動力編組得以實現,動車組效應才能充分發揮。針對考研,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科學復習計劃與學習方法。廣大考生應當針對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對癥下藥,力圖使英語、數學、政治、專業課齊頭并進,不要因為其中一個車廂脫軌而造成整組列車的停運。計劃因人而異,關鍵要科學合理,至于方法,雖種類繁多,但萬變不離其宗,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其中無論是對于專業課還是公共課都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分析研究真題。將真題分析透徹,我們就仿佛見到了命題老師本人,他們通過真題向考生傳遞了極為重要的信息。比如命題思路、考試要點等等,從中我們可以找到解題思路、答題規范,可以總結出復習重點、文筆傾向,這些因素都是影響最后能否過線甚至是取得高分的關鍵。
將這種“車廂理論”運用到實處,車頭正確引領,車廂有序前行,相信艱苦的考研之路會比我們想象中走的順暢!愿09學子都能夠順利到達他們理想的終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