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但不同的人生安排中蘊涵的道理卻是相同的。就像考研一樣,每一個考研人都有不同的考研故事,而他們的成功之路卻又總有著某種規律在里面。這個規律,就是后來者通過瘋狂買書、瘋狂上輔導班等行為苦苦追尋的考研捷徑。其實,捷徑只有一條:認真。這是我僅用三個月時間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最大收獲,也可以說是經驗。認真思考再作決定每一位考研的同學,考研前都會遇到一個問題:要不要考研,或者換句話說,是先考研還是先工作。有人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想考研的人,才會認真準備全力投入。有很多同學考研的目的并不清楚,他們考研是因為別人都在考,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自然大打折扣,往往半途而廢。這樣不僅耽誤了學習時間或實習機會,甚至影響了就業找工作。所以在準備考研之前,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自己是不是真正想考研。如果你決定考研,那就要善始善終堅持到底,既要不愧對父母的養育,又要對得起美好青春和大學時光。為了生活更加精彩,為了人生更加完美,選擇考研,也就意味著認同了孤獨與艱辛。當然,青春會因此而更加絢麗。 對于決定要考研的同學,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根據興趣、實力、學校知名度、畢業生就業狀況等選擇報考專業和學校,在這里我給大家提點相關專業方向選擇的意見:選擇喜歡的或與大學階段所學專業相關的。大部分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從事的研究方向將決定一生所從事的職業,從這個方面說應盡量選報自己喜歡的專業。如果不喜歡,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學習也很無味,畢業后從事這方面工作,也很難有所成就。如果自我感覺實力較弱,那最好選報本專業的,專業知識有基礎,可以節約更多時間彌補弱勢學科。如果不喜歡本專業且感覺實力不強,那最好選報自己喜歡且競爭力小的專業。一般來說,跨專業考研的同學應更早作準備,以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
做好計劃認真備考 下定決心考研,確定報考專業及學校,這就已經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著就是如何走完考研復習的這段路。盡管我的考驗復習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時間。但總體把握,細節分析,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這些我一樣也沒少。 所謂總體上把握,就是根據自己所報專業的特點,明確哪些科目是強項,哪些是弱項,科學分配備考時間,合理把握考研進度。舉個例子,我報的是本專業的研究生,專業課相對好復習,英語、政治較弱,在復習時我就相對在英語、政治上多花時間,專業課上少花一些時間。在這里還要多說一點,從歷年考研情況看,每年總分較高卻因英語、政治單科不過線抱憾而歸的同學不在少數,所以在備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全面復習,均衡發展,不可出現偏科和顧此失彼的現象。 細節分析,就是要在每一科目的復習中,都要堅持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不放過任何知識點,不留未墾荒地,不抱僥幸心理。有些同學在復習中存在幻想,認為某些知識點不重要,可能考不到,復習時不認真復習或不去復習,結果考場上后悔莫及。其實,參加過研究生考試的同學都知道,教科書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可能考到,平時一定要做到細節處著手全面復習。循序漸進,逐漸提高,是說在備考中要調整好心態,不能操之過急,夢想一步登天,同時,也不能畏懼困難有意回避,停滯不前。有些同學在復習時總擔心自己比別人慢,每當聽到別人比自己多看幾遍書時,心里不自覺地就產生恐懼和焦慮,好象自己已經是失敗者。還有的同學在遇到困難時,總認為別人比自己強,不自覺中打擊了自己的自信心,人為地制造了緊張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復習時講速度,但只有復習多遍才能出效果;有的同學復習時講效果,復習一遍用時較多但效果很好,所以學習方法是無優劣之分的。不同的方法都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別人比自己多復習幾遍而焦急,只要你感覺方法適合自己,感覺到自己在進步,堅持到底就會成功。舉個例子講,我從準備考研到參加考試總共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從準備時間上看已經比許多人都晚了好幾個月,而且當時我大學英語還未過六級,政治書一點沒看,專業課也是大一學完后放置了三年,可以說一切都是新的。我根據自己的情況,首先明確了自己各科的分配時間和階段性復習計劃,將別人十幾個月完成的三輪復習計劃,壓縮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循序漸進,踏實認真地復習,考試成績最后證明了我的做法是明智的。
合理作息 張弛有度 考研周期一般是幾個月,應該說時間是比較長的,在這里,我想特別提醒廣大考研朋友,一定要注意合理用時,注意身體健康,以便自始至終用飽滿的精神和熱情投入到備考中。有些同學將考研看得太重,心情非常緊張,不分白天黑夜地學習,有時甚至出現失眠與焦慮。應該說一定的壓力感和緊張度是必要的,但如果過度緊張將會適得其反,影響學習和健康。 給大家介紹一個物理小實驗:兩只相同的彈簧,一個長期處在繃緊的狀態,一個處在繃緊與放松交替進行狀態,一段時間后,前者的彈性明顯不如后者。我們的大腦也是如此,如果長期處在疲勞狀態而得不到休息,也會很快老化,只有勞逸結合,有張有弛,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功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有些學生整天埋頭書卷卻最終考研落榜,有些同學看似未用太多時間學習卻最終金榜題名的道理。 我不倡導“開夜車”。雖然僅三個月的備考時間,但我并未選擇“開夜車”,我認為要在備考的長期復習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體力,必須保證良好的睡眠。一般我晚上11點準時休息,早上6點左右起床,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進行學習,效率特別高,所以一直到考研結束也未體會到別人的焦慮、勞累、痛苦等感覺。 在整個備考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全面地復習,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是枯燥單調的,而擺脫這種感覺的最好方法就是目標激勵、學習興趣以及在反復的學習中取得的成就感。其實,只要你足夠認真地對待考研,成功沒有多難。就看你敢不敢、夠不夠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