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中下旬,我參加了北京大學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招生面試,并最終被北大錄取,希望我的經驗對今后的考生有幫助。
北大傳播學專業的面試包括英語口語和專業面試兩部分內容。復試當天,所有考生先在一個房間等候,按報考專業方向分成小組,各組面試同時進行。考生要依次去指定房間面試。第一名考生進入面試考場后,通知第二名出來抽題候場,每人大約15分鐘。
我抽到的面試題包括三道題。第一題考查理論,題目為“網絡傳播中是否存在沉默的螺旋現象?如有,請評價”。由于北大傳播學專業的各個方向中,大眾傳播(含廣播影視)方向和新媒體與網絡傳播方向考的都是專業綜合二,所以考該專業的考生都要了解網絡和新媒體的各種傳播特性,以及它們是否仍舊適應傳統的傳播理論。此題與初試成績關聯較大,只要把大體的理論假設和內容說清楚,且能適當分析網絡傳播的新特點對原有假設的挑戰即可。
第二題考查的是熱點問題,題目給出一則關于北京手機“艷照門”的新聞報道,要求考生作評價。這道題目主要靠臨場發揮,考查學生對熱點問題的關注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我對此題答得較隨意,個人色彩較濃,并加上了專家的意見,表示出自己還是對熱點問題加以關注的。回答時,我開宗明義,說自己持反對態度;然后說新媒體是把雙刃劍,管制比較難;接著說對于這樣的事情宜疏不宜堵,司法量刑要符合法律規范。說得略顯散亂,但提到了一些關鍵點。
第三題是涉及專業的英語口語測試,題目是讓我談一本最近讀過的傳播學學術書籍,非教科書類的。我感覺此題答得不好,中間停頓較久,有點冷場,算是教訓,望以后的考生加以注意。建議考生以后遇見此類問題時要果敢一些、靈活一些。
在復試前,我聽人說面試時要先進行英語口語測試,即英文自我介紹,再進行專業面試。我抽的題目順序剛好相反,所以有點暈。英語口語所占的比例其實不大,但是如果考生的英語口語是第一題,那么一旦你表現不好,一方面會降低老師對你的印象分,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專業部分的發揮。
(張曉鴿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專業大四學生考研成績為37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