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晃: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研究生
經歷了4個月的求職經歷,遭遇了無數次被拒的打擊之后,楊晃,這位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的研究生,現在開始坐下來認真反思了:為什么同學們一個個都找到了工作,而自己至今沒有著落?
從去年11月開始找工作,楊晃投出了60多份應聘簡歷,參加了十幾場筆試面試,其中有浙大網新、福特公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農業銀行總行等,最后雖然有兩家月薪5000元的公司錄用了他,但他覺得不如同學找得好而放棄了。
近幾年金融業的發展,給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尤其是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的研究生,成了各大銀行、證券公司爭搶的對象。看到同班同學一個個進了銀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而自己遲遲確定不下來,楊晃感到很迷惘。
為了解開楊晃的苦惱,昨日,記者專門為楊晃請來了他的兩個同學,相互進行交流。
同學包佳杰,已被交通銀行總行錄用,月薪1萬元。從開始進入金融專業學習起,包佳杰就時刻為進入銀行業做準備,在研一時,他發表了3篇有關匯率研究的學術論文,還利用暑假到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實習。同學王宇潔,已被上海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錄用,月薪8000元。他的理想就是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所以在大四時就開始考注冊會計師,假期還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所以普華永道在面試后當場就錄用了他。這是他得到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盡管薪酬不是最高的,他還是毫不猶豫地簽下了,至今沒有后悔。
說起找工作的體會,兩位同學感受最深的是,人總想找到最好的工作,可是,什么是最好的呢?是你覺得最好的那一個,還是別人眼里最好的一個?其實,好工作,應該是最適合你的工作。所以,在找工作之前,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的,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為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
一直在靜靜聽著的楊晃似乎被觸動了:“我一直以為自己在努力地找工作,積極地投簡歷,跑上海跑北京參加面試,但現在想來,自己在應聘中投入的似乎只有時間,從來沒有認真地做準備。”他坦率地說,同學們說得很對,找工作先要了解自己。直至現在,他還在從事學術研究與找工作之間搖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也就沒有熱情地投入。
楊晃告訴記者,他來自河南農村,農村孩子的選擇沒有城里的多,在家鄉除了打工,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從小到大,他都心系一處——好好讀書。而當人生突然多出了很多選擇時,自己就舉棋不定了。
“有一次,我接到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的面試通知,興致勃勃趕到北京,可面試當天遲到了半小時,白白喪失了案例分析前30分鐘的準備時間,還沒來得及看清題目就上了考場,結果可想而知。”
王宇潔說,他也被浙大網新拒絕過,“被拒并不意味著自己不行,只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求職者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和同學的交流,讓楊晃很受益。“沒有找到工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這個過程能幫助你更清醒全面地認識自己。”楊晃說,接下來,他要好好想一想自己究竟要什么,適合干什么。一旦決定了,就會全身心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