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諸如“心理狀態的調整”、“心理素質的訓練”、“精神狀態的調整在備考三階段”此類的文章,心里卻又沒了底:到底誰說的適合自己呢?
的確,文章看的越多,似乎思路就越混亂,一時理不出個頭緒。說實話,我有些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了。
近日的一次偶然事件,讓我認識到了“思考力”的作用,進而,使我對“思維狀態”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調整。
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騎車穿梭在校園里。偶然間碰到了一位熟悉的老師(我先前旁聽過他的課,回答過他課上提過的問題而已。能給老師留下印象,我覺得很是幸運,呵呵),在問到我最近的狀況時,聽說我已經從兩三個月前就開始備考復習了,他眼中留露出了一絲擔憂。過了一會兒,他注視著我,說了一句我銘記在心的話:“用過長的時間來單單地準備一項考試,如果這個過程漸漸地束縛了你的思維的話,這是任何一位導師都不愿看到的。所以,我還是希望你能夠通過其他的方式,把思路先打開。準備考試嘛,不過是用已經養成的思維方式去思考一些固定的知識而已。什么事還是要靈活一些為好啊!”當時聽完,有一種情感頓時充滿了我的整個心境,那就是——震撼!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把思路先打開’?老師,您好象已經幫我解決了一個最近正讓我撓頭的事啊!這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我總覺得不僅看書效率上不去,而且處事的反應速度也變慢了?呵呵。”
這個指點的確對我的震撼很大。用我自己的話來理解這位老師的話就是——不能讓考試給“考傻”了,更不能“傻考”!呵呵。這話有些直,但我覺得,實際上老師強調的也就是這個理。我這個深陷泥潭的當事人還蒙在鼓里呢,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啊!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旁觀者”給“當局者”指了一條路!多幸運哪!
從那天以后,我減少了每天的復習容量。相應的時間,用來鍛煉自己的思考力和處事應變力。
Y對于在自己的備考復習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力爭從三大領域來分析:Reason, Insight and Self-knowledge。
比如說,上午的復習計劃沒有按預定時間完成。那么,首先,由于什么原因沒能完成計劃?其次,應如何做改進,才能保證明天上午按時完成預定復習任務?最后,這次沒有按時完成計劃任務,造成了什么后果,同時,應如何予以解決?解決方案應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予以執行?
Y在生活中,對周圍人向我提出的問題,要督促自己迅速地捕捉到對方提問時傳達的信息,并積極地作出反應和回饋。說話要迅速,否則腦子的反應速度就會隨之降下。總之,不能因為考研,而喪失對周圍人和物的好奇心。
思維狀態關系到整個備考期間的復習效率。靈活的處事方式和活躍的思維可以使備考復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解決問題的方式呆板、思維有太多的局限就會使備考復習陷入泥潭。
我感到十分地幸運。在這個關鍵時刻,這位老師的話像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道路,從而,使我不會因為過多的留戀前方美麗的景色而忽視腳下這條應該走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