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已進入復試。階段目前約40萬考生正在走進高等學校參加復試,接受高校最后的選擇。今年與以往不同,在復試工作開始之前,教育部召開了2006年度全國研究生招生工作會議,并下發了《關于加強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的指導意見》,這是教育部首次出臺的復試工作專項文件,是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在推進復試工作科學性、公平性方面都向前邁出了重大的步伐。廣大考生和社會也十分關心關注著這一過程如何體現科學與公平。借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年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的有關情況。
研招與高考不同,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初試加復試。初試是由國家組織的統一考試;復試是由招生單位組織的以面試為主的考試考察。這是一種初試與復試相結合,統考與單獨考試相結合的選拔制度,是由研究生招生工作特性所決定的。實踐證明,這樣一個制度符合研究生選拔規律,也符合我國國情。
近年來,研招工作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和問題,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地方形成了重初試成績,輕復試考察的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部分考生片面追求初試成績的傾向。因此,部分考生入學后不適應研究生學習生活,顯現出科研素質缺乏和能力不強,影響后續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新的形勢發展也對我們改革和完善這一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進一步適應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的需要。我國正處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時期,不久前,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指出:“源源不斷地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關系到我國科技事業的前途,直接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進程中,研究生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責任更加重大,使命也更加崇高。我們努力的方向和主要任務就是要選拔和培養一大批具有蓬勃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二是進一步適應引導好本科素質教育需要。研究生招生考試一定意義上對本科教學具有導向作用,每年有近40%的本科生要加入考研大軍,因此,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使本科教育既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又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特長。避免一些學校把大量教學時間用于考研輔導,避免一些學生把大量學習時間用于應對考試。
三是進一步適應擴大招生單位自主權的需要。相對于本科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特點是在更加專門高深的學術領域里,學生在導師的直接指導下,主要通過自學和研究的方式來完成學業的過程,這一更加個性化特征決定了選拔要更多地體現因材施考。因此,研招的改革,要進一步擴大學校自主權,賦予學術團隊和指導教師更多的權力和責任,除了必要的知識考核外,還要更多地尊重導師的意見,尊重教授群體的意見。
四是進一步適應維護好國家考試公平性的需要。公平公正是國家教育考試的生命線,但是當前社會誠信體系和法制環境不健全、不完善,不正之風和不法分子的干擾,使維護好公平公正成為研究生招生制度建設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著眼于新形勢下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建設,全面、系統、科學地規范了研究生復試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了復試制度建設。①強化了復試的地位、作用,明確“復試是研究生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生源質量的基礎環節”;②擴大了復試權重,首次明確復試成績占總成績的30%-50%;③明確了實施復試工作的權力、責任主體和管理職責:招生單位全面負責,校院二級管理,導師、專家集體考查。
二是形成了更加科學的考核體系。①專業考試內容突出重點,重在考察學生專業素質、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能力(而初試則考察學生專業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一般能力);②考察的范圍更加全面,不僅是專業素質,而且包括文化素養、思想品德(如事業心、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等等);③考試的形式、方法根據學科特點更加多樣化,如筆試、面試、實驗、心理測試等。
三是強化了創新人才選拔機制。 ①在原則規定上強調了“突出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的考察”;②在具體操作規定上,明確“對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潛質者,以及在科研或相關實踐中表現突出者,經研究生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同意,可適當加分,計入復試成績,并由復試小組會議提交說明材料備查”。
四是強化了程序公平,管理嚴格。①國家對一些重要的復試環節作出規范性要求,如每生時間一般不少于20分鐘,復試小組成員一般不少于5人等;②明確學校實行三公開:即復試要求公開,辦法公開,結果公開;③要求招生單位統一制訂導師、專家遴選和工作規范,并對所有人員進行政策、業務和紀律培訓,使每一個人明確評判標準、規則、程序和紀律。
五是加強監督保障。①實行考場監察和巡視制度,進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監督;②保證投訴、申訴渠道暢通,廣泛接受考生、社會監督;③實行復議制度,對投訴和申訴問題經調查屬實,招生單位要組織復議;④對違紀違規人員要嚴肅查處,追究責任。
目前,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各招生單位正在緊張有序地組織復試工作,一些學校如北大等34所自主確定分數線的招生單位已經完成。總體上看,考生、招生單位、社會是滿意的。
今后研招改革堅持的方向是,既要遵照研究生招生規律,不拘一格選拔拔尖創新人才,又要確保公平公正,要努力實現二者的統一。為此,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加快兩個建設:一是制度本身的建設,不斷改革和完善,增強人才選拔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二是社會環境的建設,形成更加有利于科學、公正選拔人才的社會觀念,新聞界朋友要積極引導社會,使各界對研招改革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教育改革才能不斷前進,而這個前進將是國家民族之福,千家萬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