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黔江女孩謝伊青小學畢業后輟學打工,自己還是個孩子,卻去幫別人帶孩子2013年,這個女孩卻出現在了復旦大學首屆校級紅毯秀上,這時她已經研究生畢業了。
謝伊青重返校園后,不敢考第二名,哪怕只比第一名少了一分,都忍不住哇哇大哭,她想起了父母在同意她繼續上初中時說的那句話:要么拔尖,要么糟糕,一定不可以不上不下。雖然這個要求是苛刻的,但謝伊青終究做到了,當她研究生畢業從復旦校園走出的那一刻,她最感謝的,是那段曾經當保姆的日子。
謝伊青,一個土生土長的重慶妹子。今年,她從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研究生畢業,并獲邀參加了復旦首屆校級紅毯秀,被大家稱做“勵志姐”。
十多年前,如果謝伊青沒有選擇重回校園,或許,她至今依然會是那個輟學打工的專職小保姆。
輟學打工
一個孩子怎么當保姆?
謝伊青研究生畢業后,選擇留在上海工作。昨天,電話那端,謝伊青的聲音自信豪爽,在給我們發來的短信和郵件里,她總喜歡加上一些調皮的小表情。
謝伊青的老家在黔江山區,從小,她就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姑娘,做起家務來得心應手。
不過,小學階段,謝伊青的成績并不算突出,在班上排在中等水平。小學6年,她人生中第一次站上領獎臺,是在畢業前的六一兒童節,獲得了“學習進步獎”。可惜的是,這次得獎并沒有穩固她的求學之路。1999年,謝伊青小學畢業后,由于家庭原因,父母向她提出了輟學的要求。
“那個時候我還小,不懂事,也沒有意識到輟學對我意味著什么。”聽話的謝伊青聽從了父母的安排。9月份,當其他同學挎著書包走進中學校園時,謝伊青卻背著行李,獨自坐上長途車來到黔江縣城打工。
由于年齡太小,謝伊青干不了其他重活,只得應聘到別人家里當保姆。謝伊青回憶,當時,她的主要任務就是照顧小孩、洗衣做飯及打掃衛生。
謝伊青前后換了兩個雇主。第一份工作維持了一個半月,雇主就辭退了她,臨走時,雇主對她說:“你太小,還是該多讀書。”
第二份工作,雇主是黔江某政府機關的一名工作人員,認真踏實的謝伊青很快得到了他的肯定。
重回校園
拿下第二名仍哇哇大哭
謝伊青前后干了9個月的保姆,原以為日子就會如此平淡地繼續下去。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接到父母的電話,“你還想讀書不嘛?”謝伊青說,當時,她的心臟竟狂跳起來,“原來,我對讀書還是向往的。”
謝伊青格外珍惜這個重回校園的機會,“雖然我不是最聰明的學生,但我要做勤奮上進的學生。”
家里人對謝伊青重回學校讀書,態度也很明確:要么拔尖,要么糟糕,一定不可以不上不下。
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謝伊青考了第二名,雖然只差第一名一分,但謝伊青當場就哭得稀里嘩啦,“因為我害怕家里人不再同意我繼續讀書。”
如今,謝伊青重新審視過去。她說,輟學一年后,自己才開始懂得讀書機會的難得,才學著書寫“奮斗”二字。中學階段,謝伊青習慣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很多時候,別人花一小時學習,她就要努力付出雙倍的時間,以此彌補差距和提高自己。
謝伊青的努力沒有白費,高中畢業時,她順利考上國家“211工程”高校———華中師范大學。
圓夢復旦
考上研究生卻遭遇意外
大學畢業的時候,別人都在忙著找工作,謝伊青卻有自己的考慮。“我獲得這個讀書的機會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她決定報考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那是一段難以忘懷的經歷,考研不僅考你的智力,還考驗你的體力。總之,這是對你綜合素質的一次全面考驗。我覺得考研復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充實完善自己,不斷增強信心的過程。”謝伊青說。
謝伊青最終順利考上復旦大學研究生,但卻遭遇了一個意外……
這些人真心幫助了她
好心雇主
謝伊青準備重回校園時,那名在機關工作的好心雇主拿出400元資助她,并親自把她送回家交給父母,囑咐她好好學習。在當時,這400元錢相當于謝伊青5個月的工資。“他說,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希望我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親戚、校長
辭去保姆工作回家后謝伊青才知道,家里的一個親戚,為她讀書的事給她父母做了很久的工作。在親戚的反復勸說下,謝伊青的爸媽終于同意讓她重返校園。其實,在這名親戚勸說父母之前,鎮上中學的一名校長在得知她輟學的消息后,也曾趕到家里進行勸說。只是,當他趕到謝伊青家里時,謝伊青已經背著行李出去打工了。
她的經歷可以復制你也能做到
讀研時,謝伊青曾在演講臺上說不出話,一年后卻自薦成為了研究生演講協會的會長求職前,她組織同學們定期晨讀,投入幾個月寫畢業論文,最終在上海找到合適工作
謝伊青好不容易考上復旦研究生后,卻不得不因肺結核回老家休學半年。這半年,來自各方的壓力讓她自卑又迷茫,直到返校后看到了那一句話:在復旦,一件很小的事,可能會改變你一生。
人生總是充滿了波折。就在謝伊青順利通過復旦研究生的初試、復試,進入體檢階段時,卻意外被查出患有肺結核。“在此之前,我完全一點感覺都沒有,身體也沒有什么不適感。”
檢查結果出來后,謝伊青不得不休學半年回家休養……
曾經自卑
從參與演講改變自己
謝伊青休學回到黔江老家后,一邊看書,一邊給親戚的孩子補習功課。日子雖然過得挺充實,但她心里多少覺得有些失落,“自己努力了這么長一段時間,什么都還沒干,卻不得不回到家里。”特別是休學給父母帶來的各方面的壓力,謝伊青覺得十分過意不去。
重回復旦時,其他同學們經過半年的了解,已經相互熟悉,逐漸適應了研究生生活。而當時的謝伊青還是一個新生,課程落后一學期,與他們已經不在一個起跑線上。在學習與生活中,她發現身邊的人都很優秀,覺得自己與他們的距離很大,自卑之心由此產生。
在一次公眾演講中,謝伊青站在臺上,竟然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情緒完全失控了。向來樂觀自信的謝伊青發現,自己居然這么糟糕。
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謝伊青看到研究生演講協會的一句招募宣傳:在復旦,一件很小的事,可能會改變你一生。
這句話深深吸引住了謝伊青,“那個時候,我正努力尋求改變,也正在尋找改變的機會。”謝伊青立刻報名參加了演協舉辦的第一期公眾演講與口才的公益培訓。這次培訓,的確給謝伊青帶來了改變。
2012年5月,郭學玲認識了謝伊青,那個時候,謝伊青已經是研究生演講協會的會長。
郭學玲說,這個會長,是謝伊青自己努力爭取來的。當時,前一任會長要出國,需要選擇一個新的負責人。由于時間比較緊,人選一直確定不下來。謝伊青于是毛遂自薦,積極爭取,努力表現自己,最終獲得了前任會長的推薦。
“后來,我們一起參加了很多活動,她是一個很豪爽又很有魄力的人。說了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帶頭學習
組織同學們定期晨讀
在復旦大學新聞文化網上,至今還掛著一篇文章———《晨讀幫,點亮復旦》。“對于秋天的上海來說,6點半早得讓人睜不開睡眼。但是復旦的6點半,有人在跑步、有人在起舞、還有人在晨曦中字句鏗鏘。6點半的鐘聲敲響,一聲聲高昂的朗讀之音打破了復旦晨曦的寧靜,他們用激情點亮了復旦的清晨……”
這篇文章里,出現了謝伊青的名字,她是這個晨讀幫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晨讀活動每天從6:30持續至7:30,每周的晨讀內容都會事先通知,且有固定成員來領讀。謝伊青說,“剛開始領讀肯定會有壓力,第一次開口大聲吼,也需要打破心理障礙。但是,總有一種激情在,況且大家從不會嘲笑你,這里只有尊重。”
對于偶有缺席的成員,謝伊青會發去一條俏皮而又不乏溫暖與激勵的短信以作提醒。
“我覺得,做一件事,就必須要做好。”謝伊青一直堅持著這個理念。參加社團活動時,曾有同學表示不理解,“何必要付出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如抽出更多時間去找實習機會,方便以后找工作。”謝伊青對此總是一笑置之。
享受機會
不限定未來發展方向
大學畢業論文,很多同學會敷衍了之。但謝伊青很認真地查資料、定題目,為此投入了幾個月的時間。
得知自己被學校邀請走上復旦首屆校級畢業紅毯秀時,謝伊青曾經猶豫過,“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普通。”但仔細回憶自己這幾年,謝伊青覺得自己是成功的。
“作為復旦的研究生,我完成了基本的學業,順利地通過了論文答辯并獲得老師的一致好評,我能夠獲取畢業證書,這已經證明我這兩三年的成績,已經實現了我最初的目標。”雖然暫時留在上海工作,但謝伊青說,并不會限定自己的發展軌跡,今后,哪里有好的機會,她就會去哪里。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謝伊青很喜歡的一句話。
在采訪過程中,謝伊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珍惜”。“輟學的經歷,告訴我要懂得珍惜,要在當下的時刻全力以赴,要失而無憾,要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精彩。學業生涯的關鍵路口,不管是中考、高考、研究生考,我都是這樣告誡自己,一定要努力奮斗,機會一旦錯過就不再來。”
謝伊青成功抓住了每一個機會。她說,她相信自己經受的一切磨難都是有意義的,也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獲得成長。
這些人真心祝福著她
謝伊青的故事獲得了眾多網友的積極回應,@任志強也在微博上稱贊:勵志。
東逛逛西逛逛:莫抱怨,自努力,人生終有成。
zhangyanxi的夏天:振奮人心的故事,突然迸發一股莫名的沖勁。
鬼冢虎onitsuka:只要肯付出,就能成功。
復旦趙芳:我們社工系MSW的學生。她的畢業論文是優,寫得非常好。她有一顆善良、敏感、堅強的心,她喜歡社會工作。她是我們的學生,我們很驕傲。
黑土邦德:世界上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過于自己得到質的升華。
馮老師0412: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道路,心勁多大,就能走多遠。
中雨加小雨:只要心懷夢想,注定會有不一樣的前方。祝福謝伊青,上天賜予你艱難困苦,你卻將之化為財富。
笑看風云茶館:這樣的人生經歷,會成為下半生的寶貴財富,相信她后面的路會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