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廣西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總體情況如何?學生參與這些項目有何注意事項?13日,記者采訪了自治區教育廳國際交流處處長楊林及廣西高校部分業內人士。
自治區教育廳擬公布中外辦學專科名單
今年7月份,教育部發布了一份經批準的本科及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名單,名單上沒有廣西的資料,引來部分家長質疑。對此,自治區教育廳國際交流處處長楊林向記者解釋道,中外合作辦學有大概念和小概念,這確實容易讓公眾混淆。大的概念是凡是高校在相關法律規定下與國外院校進行的合作辦學,都可以理解為中外合作辦學。國家教育部要求,高校本科及本科層次以上的中外合作辦學須經過教育部批準,所以會有家長看到的那份名單,廣西確實沒有項目入列。
而目前國內高校和國外高校合作辦學的模式有很多種,除了教育部審批公布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國內很多高校也本著利于學生培養發展的出發點,和國外高校簽訂相關合作辦學項目。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高校可以自主地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廣西的很多中外合作辦學的本科及以上項目就屬于這一類,通常被稱為中外校際交流合作。
還有一種情況是本科層次以下的中外合作辦學,按規定可以由省一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目前廣西經審批的這方面項目有六七個,自治區教育廳也計劃在官方網站上予以公布,讓廣大家長和學生對廣西的中外辦學情況有進一步了解。
楊林告訴記者,現在廣西高校開展的中外合作項目的內容確實很多,很多是高校將本科學生送到國外的合作院校學習一年,開拓眼界后再回國,這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確實有很大幫助。但送學生出去并不是隨意性的,自治區教育廳對本科及本科以上層次中外辦學的管理非常嚴格。首先,廣西的高校想和國外院校進行合作,必須按法律程序簽訂有效協議,并將協議報自治區教育廳備案;國外合作院校的簡歷等資料也必須報教育廳;高校將學生送到國外學習之前,還必須將學生名單報送教育廳備案。
高校送本科生出國必須備案
東盟國家或成合作熱點
隨著近幾年廣西與東盟各國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國-東盟自貿區的發展急需大批人才,廣西高校與東盟各國高校之間的合作辦學也隨之增多。楊林介紹,比如廣西民族大學就有學習東盟語種的專業,不少學生有機會到所學語言的東盟國家去留學一年,這樣不僅利于語言學習,而且有利于學生了解東盟國家的政治、經濟等狀況。
在最近舉行的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上,國務委員劉延東首次提出了“區域教育一體化”概念。楊林認為,今后廣西與東盟各國高校間的合作活動將會更多。
學生出國學習須謹慎
楊林提醒廣大學生,參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完全是自覺自愿的,一些高校開設了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但是否出國,還要看學生是否自愿和看學生是否符合相關出國條件。他建議學生慎重選擇,如果出國意愿不是很迫切,就無需勉強。因為出國既是一個機會,也存在風險。比如有的學生出了國,但由于學習能力或語言能力等問題,可能會出現不太適應在國外學習生活的情況,導致成績下降;還有的學生可能會對國外院校的學習和管理不大適應等。
至于費用方面,楊林介紹,目前高校所有收費實行的都是亮證收費,能看到物價部門的審批,學生和家長盡可放心。
對于參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出國問題,部分高校的有關人士也對學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現在各高校的合作項目很多,學生要特別了解清楚文憑由哪里發放。專科類也要咨詢清楚,在國內讀完專科后,拿國外專科文憑需要通過的考試難度等等。如果在國內大學進行類似預科性質的學習,還要注意,和該院校合作的國外院校是否已經過教育部涉外監管網的認證,否則,即便順利進入國外院校就讀,拿到的國外本科文憑也不會被教育部承認。
還有就是費用問題。由于出國一年或兩年的費用由學生自己支付,東盟國家的留學費用雖然比歐美等國院校的留學費用略低,但學生還須認真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