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j-亚洲一区二区免费-乱老女人一二区视频-中国一级特黄剌激爽大片l|www.yueqi0917.com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觀點:研究生教育“兩頭不著地”有待扭轉

觀點:研究生教育“兩頭不著地”有待扭轉


最近,有關我國的研究生培養是否收費的議論不時見諸報端。盡管有關權威部門已經出面加以澄清,表明我國的研究生教育目前暫不收費的明確態度,但是,這一廣泛討論,還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背后,實質上關涉到我們的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其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圍繞研究生教育方面的這些熱點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對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負責研究生教育的院領導童世駿教授做了專訪。

一、研究生教育要有應用型和研究型之分

文匯報:我們注意到,最近有關我國研究生教育是否收費的問題,社會各界討論很多。對此熱點問題,您究竟怎么看?

答:我想,教育部有關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性,提高培養質量。我國研究生教育已進入大發展時期,國家在這方面投入已大幅度增加,但相對于社會和個人對于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來說,資源有限的問題,有限資源的高效利用的問題,仍十分緊迫。生活確實困難的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各個學校,包括上海社科院,也都有一些獎優和幫困的措施。

文匯報:去年我們紀念改革開放30年,今年我們慶祝新中國60年,都曾經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到我們的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考恢復的巨大成就之上。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研究生培養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是強調得不那么夠?

答:的確,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研究生教育帶來的是大量專業性更強、學術水平更高的高級人才,特別是本科教育中不足的地方,在研究生教育中得到了彌補。研究生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承,而且是研究能力的培養,各行各業需要的專業知識、專業人才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研究生層次的教育來完成的。

文匯報:但是我們看到,現在對于研究生教育的批評非常多。在您看來,主要問題在哪里?

答:研究生教育師資力量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由于研究生的擴招,暴露出我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師資質量和數量的不足,在有些學校有些專業上,對研究生的指導工作力量不足。另外,研究生培養在教育方法、教學內容上也都存在一些問題。

文匯報:對研究生教育的理解,我們當然不能顧名思義地就是以為純粹地做研究。那么,我們究竟怎樣來厘清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所在?

答:研究生教育應該分不同層次和類型。眾所周知,就不同層次而言,有博士生和碩士生兩個層面。同國外的研究生教育相比,我們國家的研究生教育,在博士生層面,研究有待加強;而在碩士生層面,知識的針對性則有待提高。在碩士生層面,又分學術性和專業性兩類碩士學位,從教育部的指導思想來說,今后是想逐步擴大專業學位碩士生教育的比例,這是為了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對社會科學應用型人才不斷擴大的需求。

二、碩士研究生教育“兩頭不著地”的局面有待扭轉

文匯報:剛才您已經提到國外研究生教育模式與國內的差別。在您看來,國外的研究生教育,具體有哪些做法可供我們借鑒?

答:在國外,如果培養專門研究人才,那么培養碩士基本上是同培養博士掛鉤的,學術性的碩士學位大都同博士研究方向相銜接。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很清楚:通常只有準備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才會去讀相應的碩士學位,因此攻讀碩士學位的時間也比較短,主要的研究型學習則是放在博士階段。而除此之外的碩士教育大多都是專業學位的,也就是說,是為了應用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同博士教育銜接的。

文匯報:我們看到,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一些碩博聯讀的項目,同單純的碩士培養相比,報考比例相對較低,這和您提到的國外情況有所類似。

答:我們這里的情況是,選擇碩博聯讀項目的學生,差不多是提前選定了今后要走的科研道路了。但是對其他更多的學生而言,他們也許還不想那么早就選定自己將來究竟是走學術道路、還是走一般的非學術性的職業道路。

文匯報: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進入研究生教育以后,他們是否就能夠順利實現自己對未來的選擇?

答:這的確是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大量的碩士專業“兩頭不著地”:一方面是還沒有對應的博士點,即使有對應的博士點,對許多學生來說,他們可能也不是太明確自己是否要進入某一學科的博士生培養這一層面;另一方面,我們的碩士教育,既不重視應用導向,也不通往專業學位。大量的碩士生教育的確是“兩頭不著地”。

文匯報:面對這一現實,有沒有什么積極的措施或者對策?

答:對于這些問題,不少高校和科研機構也在不斷尋求對策。我們上海社科院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也做過一些嘗試,我們是地方社科院中唯一擁有博士授予權的單位,有8個博士點,包括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除此之外我們的15個研究所共設立48個碩士點,也使我們在全國地方社科院中處于遙遙領先地位。剛才說了,眼下研究生教育中的很大問題就是師資不足;但與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由于師資力量不足而導致的一個導師帶幾個學生情形不同,我們這里幾個導師輪幾年才帶一個學生,師資力量得到充分保證。

社會科學院的特點,也決定了我們的大量碩士點不往博士培養方向上靠,而是以應用型為主;以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為例,社科院這些學科的碩士點的主要特點,就是把基礎理論研究和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比如收入分配問題,在我們這里,既是理論問題,更同發展規劃、決策咨詢等密切相關。整個社科院是一個學府型的智庫,而我們的研究生部則可以說是一個智庫型的學府。

應用型研究對于研究生教育的有利之處在于,導師經常處于活躍的科研狀態,手中有很多課題,而研究團隊中有不同層次的分工,就能夠保證學生有很多直接參與研究項目的機會。在一個應用型研究團隊中,做調查,設計問卷,進行訪談,查找資料,不同的層面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在這樣一種研究氛圍中開展研究生教育,很容易把科研實踐同研究型教育結合起來,對于應用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三、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生應該具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

文匯報:社會發展到今天,對于人文社科類研究生的需求似乎在不斷擴大。那么,我們究竟需要培養怎樣的人文社科類研究生呢?

答:整個社會的發展,確實越來越需要懂得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知識的人來參與管理了,因為社會管理是高度復雜、需要專業知識和專業人才的工作。我們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面臨大量全新的專業問題,特別需要專業人才來解決。這些問題往往是跨學科的,其解決固然離不開自然科學知識,但人文社會科學在解決方案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從大的發展趨勢來看,社會發展到今天,對人才的需求,不僅需要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本科生教育來完成,更需要更大規模、更高質量、更有針對性的研究生教育來滿足。

文匯報: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特點,對研究生教育是否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在其中,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又應該做出哪些區別呢?

答:同自然科學研究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在政治導向、社會責任感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當然有自己的成熟的知識和經典的文本,但是與自然科學相比,它的研究生教育更需要培養獨立研究、獨立思考的能力。學風、研究方法和學術道德,對于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風和學術道德問題似乎更為嚴重。具體來說,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可能涉及不同群體的利益,有時甚至關涉我們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說,與自然科學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有更多的利益相關性。其次,與自然科學相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結果不一定具有可測定性,對其學術質量的把握以及學者之間學術能力的評價,可能更要求我們克服片面性、主觀性,克服種種非學術因素帶來的影響。

當然,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差別也是很大的。在中國,廣義的“社會科學”也包括人文學科在內。文史哲等人文學科對學生比較有內在的吸引力,許多人從小就喜歡文史哲,長大了也可能成為終身的文史哲業余愛好者,這是我們從事這些學科的研究生教育的很好條件。但是,這一特點又會使不少學生可能并不清晰自己到底是否適合從事專業學習和專業研究。盡管興趣是提高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但是興趣并不代表能力。而選擇政經法社等社會科學研究的學生,可能興趣因素在其中并不那么重要,其考慮的實際問題往往比較多。這樣一來,內在的動力可能稍微少了一些,但是卻比較務實,符合社會需求,這樣,他們對自己的能力也有比較清晰的估計。

從研究生的培養過程本身來講,人文學科特別注重對經典文本的閱讀,注重對一些長久甚至永恒問題的思考,注重研讀文本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的培養;而社會科學則要求學生具備比較多的運用數理工具的能力,有比較多的田野工作能力,要求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處理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對現實有高度的敏感性,等等。

四、研究生考核需要綜合的評估體系

文匯報:如此看來,社會科學的研究生水平考核,確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體系。

答:研究生能力的衡量標準,從研究生教育整個過程來看,其實有不同的方面,有課程學習、科研活動、社會實踐,還有學位論文水準等等。這是一個綜合系統的考核體系,其中最具有可度量性的,是發表的論文和學位論文,后者更為重要。學習階段的論文發表對于博士階段的研究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撰寫這些論文,博士生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創新的含義,更有效地鍛煉創新的能力。相對來說,對于碩士研究生來說,發表論文其實并不是那么重要;更重要的,則是在課程學習、科研活動中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形成獨立研究的能力。

文匯報:概括而言,在您看來,研究生究竟應該掌握哪些基本知識?

答:對于人文科學的學生來說,一是對基本文獻、文本的掌握;在學術著作數量激增的今天,特別要強調多讀、細讀經典文獻。二是閱讀的語言工具,要盡早使自己的外語或古漢語水平達到真正能使用這些語言的水平。社會科學領域,必需的數理工具要盡快過關,還要有研究方法上的訓練,培養關注社會的能力、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以及自我表達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