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姚先生撥打本報熱線80889088報料,他說:“我們金湖路10號一直沒有樓長,9月底,在大家的推舉下,居委會選了一個樓長——老譚。他今年32歲,不僅有能力,而且還是在職碩士研究生,剛上任沒幾天,就把困擾我們十多年的大難題給解決了!還有人不理解,說老譚學歷這么高,當什么樓長啊?”知道老譚為啥要干樓長嗎?待記者給你講講老譚的故事。
在職碩士研究生當樓長
譚曉嵐,鄰居都親切地稱他為老譚,32歲 ,重慶人,市南區某科研所研究人員,在職碩士研究生,2001年來到青島,2003年搬到金湖路10號。他戴著黑邊眼鏡,典型的知識模樣。
金湖路10號,市南區某科研所家屬院,按理來說,這個地方是不錯的,可住在這兒的人都抱怨居住環境不好。為啥?姚先生說:“這里是個半山腰,走上來挺費事,很多人都找不到這個地方。十多年了,這里的居民有亂搭亂建的、還有種菜的,本來就不到一米寬的走道,變得愈發擁擠。十多年了,一直沒有解決。”
老譚是個熱心腸,平時就喜歡幫年齡大的居民跑跑腿,出出力,他說自己年輕,為大家干點事是應該的。
聽說今年是金湖路地面硬化的最后一年了,大家都急了眼,多次往有關部門跑,可因為某些原因,路面一直沒有硬化,無奈之下,鄰居們找到了老譚,他們說:“我們老了,眼看最終期限一點點逼近,老譚你替我們去跑跑腿吧。”老譚義不容辭就接下了這活,三天兩頭往有關部門跑,就這樣,老譚不知不覺地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樓長。在老譚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有關部門負責人終于在9月底拍板了:“好,馬上動工,給你們硬化路面!
老譚說工作沒有貴賤之分
居委會主任和大部分居民一聽年輕熱心的老譚同意當樓長,開心得要命。
錢副主任說:“我們還從來沒有年輕樓長呢,最年輕的都 50多歲了,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人。老譚是個熱心負責的人,雖然我和他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是對他的印象很深,他發現問題就提出建議。”
但說實話,老譚當這個樓長也頂住了不少壓力。他的妻子懷孕了,性格內向,她說:“你當樓長我不反對,但是當樓長很容易弄出鄰里糾紛和麻煩事來,怎么辦?”
幾位鄰居還說:“你學歷這么高,又那么年輕當啥樓長?這不是埋沒人才了?我覺得應該讓那些大媽去干比較合適。”
老譚對鄰居說:“難道干樓長就是埋沒人才?工作是沒有貴賤之分的,關鍵就要看能不能體現個人價值!”
當樓長不是個簡單事
第一關要過和諧關。怎么當這個樓長才能保證鄰里之間和諧相處呢?老譚說:“我認為樓長就是居民信息的收集者和居委會政策的傳遞者。居民要和諧,除了自律之外,關鍵在于樓長的各項工作要透明化,例如有居民提了意見,我一定要讓大家知道這意見是誰提的,然后大家投票決定是否按照這個意見改革。過幾天,我會在樓下的院墻上掛一個黑板,把大家提的意見都貼出來。
第二關就是金錢關。有的居民看老譚這么辛苦,卻一分錢也拿不到,就說:“要不我們每人每個月給你五元錢的樓長費吧?”老譚一聽就生氣了,說:“給我錢,我就不干了!”他還說:“每家收的四十元清理費還沒用完,過幾天,我會貼出每筆開支是多少,都用于何處,結余多少,然后讓每戶居民簽字領走結余的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