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的“辯證法”部分,它和 “唯物論”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唯物論”概括的是“世界的物質性”,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那末本章的內容則是“世界的辯證性”。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樣”的問題,即世界是以什么樣的狀態存在著的問題。認為世界具有“辯證性”,就是指客觀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著的。
“辯證法”部分在框架結構上分為三節:第一節討論了聯系和發展的觀點。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特征。其中的理論要點有聯系、系統、發展、過程、規律以及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其基本思路是:辯證法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學說。所以,要理解辯證法首先把握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的對立。進而要理解聯系、發展范疇,然后,理解什么是規律,規律的客觀性。在此基礎上,理解唯物辯證法聯系發展觀點的若干基本環節。
第二節討論了量變質變規律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基本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的主干。因為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的聯系和發展的學說,這里的兩個規律正是從不同側面揭示了世界的聯系和發展:量變質變規律揭示的是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狀態和發展變化的過程,指明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的內在聯系和相互轉化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則揭示了發展就是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全過程。指明了事物發展的總的趨勢和基本方向是前進上升的,而發展的具體途徑和道路則是螺旋式的或波浪起伏的。
第三節專門討論對立統一規律,它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對立統一正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最深刻的本質,因此,對立統一關系也就是辯證法全部規律的實質。也是整個哲學體系中所有“辯證關系”的實質。要深入理解辯證法,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就要理解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是在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基礎上的展開,同時矛盾雙方有著性質和地位的不平衡性,從而有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區別。對于矛盾的這些特征的體會和運用形成了矛盾分析方法。
一、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一般考單選題)
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其對立點是:①聯系的觀點和孤立的觀點的對立。②發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的對立。③是否承認矛盾是對立的焦點和實質。
(一)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重點考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聯系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1)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是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2)聯系的普遍性
①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要素及其發展的各個階段是相互聯系的。(內部聯系)
②每一事物都與他事物處于相互聯系之中。(外部聯系)
③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系中的一個環節。(整體聯系)
④世界的普遍聯系是通過“中介”來實現的。(中介聯系)
(3)方法論意義:普遍聯系的原理是科學發展觀中的重要觀點“協調發展”的哲學基礎。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正確地處理和協調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的關系。當前實踐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是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的觀點的具體體現。
(二)聯系與系統【重點考點 難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1.系統是由普遍聯系而形成的事物的存在狀態。
2.系統的主要特征
所謂系統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組成有機整體。系統和要素的聯系是深化了的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1)系統的整體性。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
①系統的整體性功能只能存在于各個組成要素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不是各孤立要素的性質和功能的簡單相加。
②系統中要素的性質、功能要受該系統整體的制約。
(2)系統的結構性。系統的性質不僅取決于構成系統的各要素的性質,更取決于這些要素的結合方式即結構。系統結構對于系統的功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3)系統的層次性。(4)系統的開放性。
(三)發展觀和過程論(一般考多選題)
1.發展的實質
發展是前進上升的運動變化
①發展是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無序向有序的上升運動。
②發展凝結著事物運動、變化的成果,反映著事物的新陳代謝的規律。
③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
唯物辯證法的過程論與發展觀是內在統一的,
(1)一切事物都是作為過程而存在和發展的。
(2)把世界看做過程的集合體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做永恒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是形而上學的思想特征。
(3)唯物辯證法過程論原理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則。
(四)規律及其客觀性(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規律是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發展的必然趨勢。
1.規律是本質和本質之間的聯系。
2.規律性與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疇。
3.規定的穩定性也就它的重復性。自然現象規律的重復性顯而易見,社會規律重復性的表現盡管復雜,但同樣存在。歷史事件獨一無二,不可重復,但歷史事件的不可重復性并不否定社會發展的規律性。歷史規律的重復性不等于歷史事件的重復性,而是歷史趨勢的重復性。
4.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的對立
(1)是否承認事物發展具有客觀規律,在世界觀上表現為決定論與非決定論的對立。
(2)偽決定論是指神學目的論、宿命論等唯心主義決定論。
(3)決定論又分為機械決定論(舊唯物主義)和辯證決定論(馬克思主義哲學)
唯物辯證法諸范疇
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是理論思維的邏輯形式。唯物辯證法的諸范疇從不同的側面揭示出了事物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五)現象和本質(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1、含義
現象是事物的外在聯系和表面特征,本質是事物深藏于現象背后的內在聯系。
本質是現象的根據,現象是本質的表現形態。假像也是本質的表現。
2.方法論意義
(1)要在實踐的基礎上觀察大量生動的現象,把現象作為人門的向導。(2)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透過現象揭示本質。(3)把握本質是認識的深化,不是認識的結束,要認識更深層次的本質。
3.區別假像和錯覺【難點】
錯覺是由人的感覺上的錯誤造成的,屬于主觀的范疇;假像則是客觀條件造成的,屬于客觀的范疇。
(六)必然性和偶然性【高頻命題點】(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1、含義: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不確定的趨勢。
2、關系:必然性通過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
3、意義:一方面,重視必然性;另一方面,不忽視偶然性。抓住機遇,實現發展。
(七)原因和結果【高頻命題點】(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1.含義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引起的現象。
因果聯系是一種包括時間順序性在內的由某一現象必然引起另一現象的本質聯系。
2.辯證關系
(1)原因和結果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反饋――結果對原因的反作用
(八)可能性和現實性(可能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1.含義
(1)現實是指當下的一切事物、現象的實際存在。它同必然性具有內在聯系。
(2)可能性指包含在現實事物之中的、預示著事物發展前途的種種趨勢,是潛在的尚未實現的東西。
2、把握可能性的復雜情況
(1)區分可能和不可能。(2)區分現實的可能和非現實的可能(抽象的可能)。
(3)區分兩種相反的可能。(4)把握可能的量的方面,即或然率。
3.可能性和現實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這一原理對于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二、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及其關系
(一)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高頻命題點】
1.質、量、度(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1)質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規定性。認識質是認識和實踐的起點。
(2)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及其構成成分在空間排列組合上的可量化的規定性。認識量是認識的精確化。
(3)質和量的統一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
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實踐活動的適度原則。
2.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1)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
一方面,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質變向量變轉化,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變,而且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只有質變才有新事物的產生和世界的發展。
承認不承認質變,是區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發展觀的重要標志之一。 “激變論”與“庸俗進化論”。
(2)量變和質變的互相滲透
一方面,量變中滲透質變,這是指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另一方面,質變中滲透量變,這是指質變過程中包含著新質在量上的擴張。它每一步都是新質因素的產生。
(二)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辨證關系(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
1.辯證的否定觀和形而上學否定觀的對立
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兩種因素。
辯證法所理解的否定①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③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2.辯證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三)辯證否定觀的方法論意義(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辯證的否定觀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觀察分析一切問題的方法論原則。
1.啟示我們對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學的分析態度和揚棄的方法。必須同時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對待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對待外來文化要選擇吸收。
2.辯證的否定觀是我們堅信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哲學依據。
新事物必然要戰勝舊事物,是由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所決定的。
(1)新生事物代表著事物的發展方向。
(2)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結構和功能。
(3)新生事物反映著社會進步的要求。 三、對立統一規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重點考點 難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1.矛盾范疇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系。即矛盾是事物統一體內部的對立因素之間的關系。
2.矛盾的基本屬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和趨勢。
(2)矛盾雙方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性質和趨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同一性要受斗爭性的制約,矛盾雙方的共存要靠斗爭來維持、轉化靠斗爭實現。
斗爭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約,同一性規定和制約著斗爭的形式和范圍。
4.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辯證認識的實質
在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必須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面的統一中把握對立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住矛盾。
(2)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制約的原理是我們制定戰略策略的理論基礎
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全面地把握事物矛盾的對立和統一兩個方面,既要重視斗爭,也要善于調和和妥協。
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制約的原理是我們制定戰略策略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關于統一戰線中的“又聯合又斗爭”的策略,改革開放中“利用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的方針,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一國兩制”方針,黨的十七大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以及我國在處理國際關系中提出的“構建和諧世界”理念,正是對立統一學說的運用和體現。
(二)矛盾同一性斗爭性推動事物發展的原理【重點考點 難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矛盾著的對立面(事物統一體內部的對立因素)又斗爭、又統一,推動事物的發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推動事物發展中各有作用:
1.同一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是:
①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前提。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事物統一體。只有形成事物統一體,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條件,矛盾雙方才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
②矛盾雙方的同一性是事物發展的內容之一。矛盾雙方的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進中各自得到發展;
③矛盾雙方的同一性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發展的方向。發展是事物的轉化,但并不是隨意的變化,不是轉化為別的東西,而是向著基于共同本質的自己的對立面的轉化,從而構成了事物的自我發展。
2.斗爭性對于事物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促進事物的量變。②實現事物的質變。
3.全面把握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的重要意義
斗爭性和同一性都是矛盾所固有的基本屬性,自覺地利用矛盾的這兩種力量推動發展,“相反相成”,“相輔相成”。
4.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原理指導實踐,正確把握和諧對事物發展的作用
(1)和諧包含著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思想,強調矛盾的同一性。
(2)和諧并不否認矛盾的斗爭性的作用。和諧是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實現的。
(3)和諧的本質就在于協調差異,化解沖突,創造“雙贏”,促進發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重點考點 難點】(一般考多選題、材料分析題)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①具體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特點②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自有特點。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1)“一般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
(2)“任何個別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質或屬性)”。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毛澤東認為這一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
(1)認識事物就是認識矛盾。事物的表面是現象,本質是矛盾。矛盾通過問題突顯。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分析共性矛盾和特殊矛盾。既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一般原因),又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特殊原因),才能真正認識事物。
(3)不同性質的矛盾有不同的解決形式
①矛盾克服。②矛盾對消。③矛盾融合。④矛盾共存。⑤對抗與非對抗形式。
(四)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原理【高頻命題點】(一般考單選題、多選題、材料分析題的一個采分點)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2)矛盾分析方法――矛盾發展不平衡性原理的應用
廣義的矛盾分析方法,就是應用對立統一規律,即辯證認識的實質。狹義的矛盾分析方法稱為“兩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