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2008年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統考篇——如何進行中外教育史的復習
|
|
|
2008年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統考篇——如何進行中外教育史的復習
一、學科分析 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學綜合統考重頭科目之一?季V所提出的中外教育史的考查目標是: 系統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教育思想演變、教育制度發展、教育實施進程的基本線索,特別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認真閱讀有關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實施的基本文獻,特別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養嚴謹、踏實的學風。 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評價中外教育史實,揭示特點與規律,總結經驗與教訓,為現實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啟示。 針對上述目標,提請各位考生注意: 抓線索——考生要特別注意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縱向上,要理清按照時間順序事件發生的脈絡,橫向上可以將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進行對比,幫助理解。 重分析——研究歷史的作用往往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現在,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學歷史,而應注意分析和評價,同時注意積累分析評價的思路及要點。 一、中國古代教育 二、中國近代教育 三、中國現代教育 四、外國古代教育 五、外國近代教育 六、外國現代教育 上述內容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分類角度去把握。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為“中國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國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時間分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現代教育(三、六章);還可以從內容的角度分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這兩條線索來引領中外教育史的復習。 二、 方法指導 1.從宏觀到微觀 由于這部分內容屬于歷史性內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時間發展的順序,樹立回溯歷史的整體感。建議考生在復習時采用講解或口述的方法。復習的思路:整部分——各章節——各知識點。為便于大家操作,我們以外國教育史其中一章為例進行說明。 復習思路舉例 第一步:了解外國教育史的整體狀況 外國教育史的發展經歷了古代、近代、現代三個大的歷史時期。外國古代教育包括遠古的原始社會、中古的奴隸社會、近古的封建社會(即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代)的教育。外國近代教育始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它包括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帝國主義時期的教育。外國現代教育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80年代兩個階段。 第二步:章節學習 以第一章為例。首先明確本章學習目的及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主要了解國外教育的起源;原始社會教育的發展及其特征;學校教育的產生及其條件;東方文明古國的學校教育實踐及其意義。著重掌握遠古及東方明古國教育的發展特點和國外教育發展的價值。 接著了解本章的基本框架。本章課程內容包括第一節、原始社會的狀況與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二)原始社會教育的演進,(三)氏族公社時期的教育活動及其內容,(四)原始社會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在框架的基礎上嘗試解釋:根據本節的敘述,我知道原始教育的特征有如下一些:1.教育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在原始社會,教育原與生產勞動直接聯系(到了階級社會才分離開來),并為當時的生產服務;2.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在原始公社,老年人對新生一代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育,決不是盲目不自覺的,可見“無意識地模仿”之說毫無根據。3.由于原始社會不存在剝削、壓迫的現象,沒有階級,所以,教育也沒有階級性。那種教育屬于公共性質,是完全平等的。在氏族社會,男女兩性間的教育逐漸有所差別,這是由于社會勞動的分工所引起的。4.原始社會的教育是同生活結合在一起的、是多方面的。只因當時生產力很低,社會生活簡單,所以教育的內容也較貧乏,教育的組織和方法都還處在萌芽狀態(后來才漸趨復雜、豐富);因此,我們在認識原始社會教育的性質以后,不可把它過分理想化。5.原始社會的教育為原始社會的發展情況所制約,它滿足了當時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的要求,與階級社會中把教育看成特權階級的專利品,并使教育與生產勞動脫離截然不同。因而對于當時社會的進步作出了貢獻,它完全符合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 按照這樣的思路,繼續學習第二節、第三節…… 一章復習結束,再嘗試總結:通過一章的復習,我理解了古代東方國家的教育是廣大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它起源較早,內容充實,范圍廣泛,機構多樣,且尊師重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放射出人類教育的曙光,是東方民族的光榮和驕傲,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珍貴歷史遺產。 考生可以仔細研讀這個復習案例,嘗試使用從宏觀到微觀的復習思路,體會這種復習方法的便利之處。 2.理清知識的層次 知識的層次既體現了知識在整個教育史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復習時應當傾注的關注程度。所以理清知識的層次很重要。 仍以第一章為例。按照學習層次的要求我們將其具體分為識記和理解兩大類。復習時各個知識點應當把握到什么層次,做到心中有數。 (一)識記 1.為什么說教育產生于生產勞動? 2.原始社會教育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3.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4.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的類型有哪些? 5.東方文明古國學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二)理解 1.簡述外國教育史的歷史分期和發展主線。 2.怎樣正確理解“教育起源”問題? 3.簡述原始社會教育的形式、內容與基本特征。 4.簡述古代東方國家學校的類型及其教育特征。 5.論述學校教育產生的必要條件。 3.注重比較和聯系 由于是教育史,這里大師教育需要特別提醒考生注意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v向上,要理清按照時間順序事件發生的脈絡,橫向上可以將中國教育史和外國教育史進行對比,幫助理解。也需要考生在解答習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和發現,找到更多的可比較的“點”。 題1:夏、商、西周官學的基本特點。 啟示:本題以“官學”為主要考點,貫穿夏、商、周三朝,建議考生學習時抓住共通概念縱向聯系。 題2:《壬子一癸丑學制》與《葵卵學制》相比較,有幾個不同點? 啟示:本題以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學制項比較,問其不同點。建議考生學習時注意近似概念、近似文件條例的比較。 三、 參考教材 1.中國教育史----孫培青版,《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外國教育史----吳式穎版,《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振國主編的《中外教育史》 4.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 5.吳式穎老師編寫的《外國教育史教程》
|
|